1编辑聊聊发烧那点事儿
[中关村在线音频频道原创]上周我们的主编同志说了说自己发烧路上的那点事儿(详见《其实都是浮云 编辑聊聊发烧那点事儿》一文),其实那些更多的都是80后对于自己小时候随身听相关的一些记忆,笔者本身也是个80后,更是个发烧友,咬电池咱也干过,看着MD流口水、CD机的末期才能买得起的超薄CD机、后来跟随潮流第一个MP3只有128MB容量这些事儿咱也都经历过。
其实都是浮云 编辑聊聊发烧那点事儿
只可惜大概在2006年一不小心突然对耳机这东西开始感兴趣,于是至今我都觉得我这一辈子可能至少一半收入都要搭进去了,虽然我才刚过第二个本命年没多久,但是我觉得后面的日子里我也会继续因此而败家。至今为此花了多少钱我也不知道,中间也走过不少弯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挺有意思的,不如写出来分享一下。
对于发烧友来说,对于玩法和声音的认识其实真的就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怎样才是正确的怎样才是错的其实并没有绝对,自己玩的开心自己喜欢就好。笔者也只是在这说说笔者现在觉得自己从前走过的弯路,而这个所谓的“弯路”其实也只是笔者自己现在对于发烧的认识和曾经走过的一些吐槽,当然也没准你正好在笔者所写道的这些弯路上或者对于这些弯路深信不疑,其实也没关系,每人对于发烧的认识都不同。
2甭管器材好不好 线材一定要好
甭管器材好不好 线材一定要好
烧友们很多人都有这么个想法:决不能让我优秀器材的声音因为周边附件而受到限制。但是很多烧友好像都没明白,或者明白了依然这么想:其实他们的器材还没高端到能让周边附件成为瓶颈的地步……
电源线要是没有水管子粗,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看到很多烧友,器材本身的级别并不是很高,至少对于他们所用的几百甚至上千元的线材来说。更有甚者喜欢“酱油贵过鸡”的搭配,而这点对于笔者来说,曾经也不是没干过,并且其实可以无节操的表示笔者现在很多时候也依然是这样的。只是平心而论那些售价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元的线材,真能让你那一堆加起来也就几百几千元的器材能有翻天覆地的提升么?其实答案几乎必然是否定的。
对于发烧线材来说,笔者其实对于模拟信号线都深信不疑,确实有着改变,之所以用改变这个词,是因为换线必然会带来不太一样的声音,而不管是换高价线还是低价线,变化必然会有,但是未必一定是提升,毕竟搭配才是HiFi这个领域最有意思的事情。而对于数字信号线来说,笔者并不太相信除了USB之外的其他数字信号线材,也是听过不少高价位的RCA、BNC、AES线材,但是可以说几乎毫无改变,有时候会觉得有变化,但是自己不能确定是心理作用还是真的变化,如果盲听我并不敢承认可以分辨。因为USB线材是带电传输信号,并且在笔者的实际使用中,可以说USB线材因为屏蔽以及构造的不同,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
至于线材对于器材来说,应该占有多少的比例,这个每个人的概念都不相同,而笔者只是想说,如果你的器材真的并不算非常高端的话,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在线材方面投入太多的资金,如果自己静下心来反复对比,可能发现区别真的没有那么大,相对于昂贵的发烧线材来说,其实比如佳耐美、moster、gotham、贝尔登这种专业级工程线材的声音就已经非常有保障,并且价格便宜量又足,不说大厂发烧线材,至少比那些所谓的DIY动不动就7N、8N、9N的什么单晶铜、方芯铜、单晶银靠谱得多。
3电池对于声音的影响非常大
电池对于声音的影响非常大
在HiFi圈里有这么一个段子,关于水电火电风电核电的区别。之所以叫做段子,因为它真的只是个段子,不过这个段子后来火了,很多并不太了解HiFi的人以为真的就是这样,或者说,他们以为HiFi发烧友真的都是一群神经病……
爱乐普虽然名声在外 但是相比磷酸铁锂还是被烧友抛弃了
曾经在D50如日中天最为火爆的时候,烧友们曾经有一段时间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就是电池。很多烧友表示,因为充电电池的电压是随着电池的电量持续性减少的,所以如果剩余电量越低,对于声音的影响就会越大,尤其是对于低频、动态这些对于电源要求较高的声音表现方面。所以得出一个结论:普通镍氢、镍镉、锂电池甚至非充电的干电池这些传统电池种类都并不太适合HiFi,而适合随身HiFi的是磷酸铁锂电池。这种电池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它的输出电压不是随着电量的越来越少而衰减的,而是在没电的时候直接降到底,所以不会出现越听声音越不好的问题。只是磷酸铁锂电池有一个问题:5号的磷酸铁锂电池是3.2V的,对于使用1.5V电池的设备来说,需要多一个串联设备来平分他的电压,否则就会烧毁。
但是对于随身设备来说,这么在意细节真的有必要么。也许真的后来大家都是这样想明白了,在“电池事件”火了大概一俩月之后,这件事情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人再提起了。其实电源对于HiFi设备的影响笔者并不否认,或者说这是必然有影响的,连电源线都有影响更何况是这种普通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带来的直接电压上的变化。只是作为随身设备来说,细致到更换电池,好像真的没有什么必要。不过笔者最后要说的一句心里话是:当初小时候玩四驱车时要是知道有这么个电池神器,岂不是爽死了……
4你要是不捆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发烧友
你要是不捆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发烧友
捆绑曾经也是在随身发烧友圈子里非常火爆的一种类型,火爆到几乎如果你的设备拿出来不是一大坨捆绑在一块的,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发烧友。但是随着各种国产神砖的上市,捆绑几乎已经销声匿迹。新的各类国产神砖以及像D50这样的录音笔器材的火爆彻底的抢走了各类随身耳放的市场,因为它们本身都已经有足够强的推力。并且综合体积,还是要小很多的。
如此大的体积还有随身的意义么
也许现在很多烧友都已经转战国砖而不再关注随身耳放,但是和很多烧友交流起来,大部分人都曾经觉得自己为了那么一点音质的提升而捆绑耳放甚至便携解码器所付出的体力确实也是有点得不偿失。毕竟就算器材做的再好,它毕竟也就是个随身产品而已,听的也只是个耳塞而已,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捆绑巨大的体积甚至已经可以超越很多小巧的台机设备了,难免有些得不偿失。
最后笔者承认,作为发烧友的我曾经也很热衷于玩捆绑,至于心理方面么,其实对声音的提升兴趣也就那么回事儿,主要是zhuangbility程度爆表啊,随便一拿出来那么一大坨,跟人家解释我这是为了音质更好云云,虚荣心基本可以达到爆棚状态。当然除了体积巨大携带出去很麻烦之外,如果你没有玩过捆绑,你不会理解出门在外便携耳放没电了,而音源播放器还有电,但是自己又不屑于听的那种纠结心里……
5定制虽好 也要注意啊
定制虽好 也要注意啊
对于定制耳机来说,现在就像单反相机一样,爱好者和烧友们的收入越来越高,对于曾经觉得怎么都是天价的定制产品也开始长草了。并且随着低价位的国产定制产品越来越多,定制耳机也越来越接近发烧友的收入,曾经起步价五位数的产品现在可能一两千元就能得到了,而定制耳机真的是那么的好么?笔者曾经也使用过定制耳机,对于声音的素质方面确实是要好于普遍的非定制产品,而这种强大不难听出并不一定是因为单元或者调音而造就,更多的是其完全贴合耳道的构造带来的无与伦比的隔音效果和共振所造成。
定制在声音方面确实优势很大
但是真的使用定制耳机之后真的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爽么?其实真的不一定,身边有定制耳机的发烧友朋友也不少了,对于定制耳机在声音方面的表现他们几乎都是无话可说的好。但是在佩戴方面则有两种看法,一种是觉得佩戴非常舒适,完全贴合耳道之后佩戴的使用感受秒杀用过的所有非定制产品。但是另一部分甚至能够占比例到一半的使用定制耳塞的烧友们都认为,佩戴并不是那么的舒适,因为定制耳机的大厂中,除了Westone之外都是全硬模的设计,时间长了之后耳道会觉得很涨。
定制带来的完全隔音的效果对于用户出门在外来说,也有潜在的危险
除了佩戴之外,还有一点不得不说的就是定制耳机的优点但是对于普通非专业用户来说也是最大的缺点——它的隔音实在是太好了。隔音好是很多消费者买耳塞的一个选择必要条件,但是当你有了定制之后就真的有了一个完全隔音的耳塞,只要音乐的音量开得很小就可以。但是对于我们这种非舞台普通用户来说,过于优秀的隔音会带来很多麻烦,漏接电话、听不到别人的声音。甚至是带来危险,所以笔者也在此建议,如果你是定制耳机的用户,过马路的时候请一定要摘下来。而且最后要说的,很多人说买了定制就退烧什么的完全是谎言好吗!买了定制只代表你在想买耳塞的时候起点变成了直接看定制而已……
6我是玩大厂耳机的 你的魔声就是渣渣
我是玩大厂耳机的 你的魔声就是渣渣
好吧,写到这可能很多发烧友要拍手叫好了?其实我想说的是相反的事情,我是想捧魔声的。但是这确实不是一个厂商稿或者枪文,只是想发自内心的赞美一下……
魔声的火爆,几乎已经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
现在的HiFi圈子中,发烧友95%都是非常鄙视魔声的,对于魔声的认识就是:外观恶俗,声音很烂,做工也一般。好吧,对于一个拥有大牌中高端耳机的用户来说可能魔声确实是这样的。但是笔者也一直觉得魔声现在才是全世界最大的耳机厂商,因为魔声把耳机做成了不是耳机,而是一个装饰品。或者说得更大一些,其实魔声告诉所有的世界级耳机厂商,耳机可以没有好听的声音,但是时尚的外观也一样可以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现在是比声音好的耳机还受到人们的关注。
魔声的耳机对于发烧友来说可能确实不屑一顾,笔者身边很多并不了解耳机的朋友问过最多的耳机产品就是魔声,多多少少有些无奈,但是也不难看出魔声耳机在普通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可能已经高于传统的高端耳机厂商,而最可怕的一点在于:消费者现在觉得,魔声的声音就是正确的,就是优秀的HiFi的声音。
7永远只听那么几首歌
永远只听那么几首歌
这点对于很多初烧或者还处于发烧“疯狂”期的人们最为常见,经常更换器材,恨不得一个月之内就把手上的所有器材都更换了一遍。而当初为什么发烧其实早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其实这点也很常见,我相信几乎每个发烧友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这样的时期,当有一天折腾累了,折腾明白都是浮云了,才会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器材安心的回到音乐的怀抱中。
估计很多发烧友都曾经抱着这张碟乐不思蜀吧
笔者在几年前也是这样,随身播放器里恨不得有几千首上万首曲目,但是最常听的是什么?其实就是渡口、加州旅馆、蓝雨衣等等等等这些傻有名的试音曲目,而自己最喜欢听的音乐类型已经很少听,偶尔听了还是在想:我的这个器材相比上一个器材好了多少差了多少,我的另一个耳机是不是这方面会比这个耳机好听。其实挺悲哀,但是就像前面所说,这是必然的一个过程,也算是今后最值得自嘲的地方了吧。
总结:
对于发烧这件事儿,如果玩的时间长了,其实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对于任何一种爱好其实都是如此,一路走来的开心纠结后悔其实都是最美好的记忆。发烧友曾经是很小众的人群,但是随着人们现在的收入越来越高,逐渐也可以承受这些曾经觉得售价昂贵的产品了,发烧友的群体也一直在壮大。相信未来几年在耳朵发烧这个领域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