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一篇普及类的文章,在这里我们就不谈那些发烧友和有专业工作需求的朋友们了,他们长时间的暴漏在声音最为集中的地方,听力损耗在所难免,而作为我们普通人来说,现在使用耳机的朋友越来越多,在上下班的路上总是会使用一些入耳式的耳塞聆听音乐,这类耳塞产品由于发声单元距离耳朵较近,也或多或少的对听力造成伤害。
入耳式耳塞相对来说损害较大
但是为什么会造成伤害呢,仅仅是因为听音乐么?我们在这里就来为朋友们做一个简单的解答,由于人耳的结构较为复杂,里面都是一些小毛绒之类的东西,其数量有限,声音造成空气的震动会带动这些毛绒的晃动,让人们聆听到声音。
而聆听的时候正是这些毛绒来回弯曲晃动,但它们却是不可修复的,损坏了就没有再生的功能,经常损坏的话,耳朵听力就会随之下降。事实上长时间的听东西,无论是噪音也好,音乐也好,只要是声音,都应该注意避免。国际上对正常耳朵暴露在不同声音大小上的极限时间拥有一个比较标准的数值表。
正常耳朵暴露在不同声压级时的听力安全极限时间(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可以看出在85dB的情况下,还能呆8小时,90dB就只能呆4小时了,这些数字还是指的外界正常的声音。另外这个是属于国际标准,国际标准还认为听力损失25dB以下都不算听力损失,那么对于发烧友而言,这个时间和响度就需要大大的减少。而且用耳机或者耳塞,由于发声单元离耳朵比较近,受到的刺激会更大,所以自然的,听歌的时间就更加应该短了。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