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在线音频频道原创]还记得在去年的发布会上,飞傲为大家勾勒出一幅X7换耳放模块的蓝图。彼时只有一个AM1标准模块,评测完X7后,我们就一直等着新模块。隔了一段时间,我们收到了AM2中功率模块,当时其实是想做一下AM1和AM2的对比,但一想不说好还有其他模块吗?还是再等等吧。于是又陆续等来AM3平衡模块和AM5大功率模块。这个过程很奇妙,有点像小时候吃零食收集卡片,集齐几张就可以兑奖。现在终于集齐了,作为一个轻度收集控来说,笔者还是非常开心的,这下可以一起都听听了。
到底选谁好呢? 飞傲X7四款耳放模块体验
可更换耳放卡并不是飞傲首创,但在随身HiFi播放器上采用这种设计的厂家也屈指可数,基本都是在中高端产品上才能看到。X7作为飞傲的旗舰产品,应用这一设计也不奇怪,但作为第一款可更换耳放卡的安卓播放器,X7可谓是开风气之先,为沉闷的安卓播放器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从AM1到AM5,你不能简单说是一个功率的增加,虽然功率增加也是个事实,最主要的是飞傲给需求各异的用户提供了不同的玩法,有喜欢用单端口听的,也有喜欢平衡口听的,有喜欢用耳塞听的,也有喜欢用大耳机听的,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哪怕你哪个耳放模块都不想要,飞傲也有AM0直通模块供你选择,当然了,AM0直通模块不在此次评测之列。那么这四款耳放的具体表现到底如何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作者近期热门文章:
2基本没有区别的外观
基本没有区别的外观
AM耳放模块四兄弟单从外观上看基本没什么差别,老大AM1可能稍微独特一些,正面采用了拉丝工艺,除了正面,其他四面都是与X7机身一样的哑光金属灰;而AM2、AM3、AM5的颜色则是纯哑光金属灰。至于你觉得拉丝和哑光哪个更好看一些,那就是个人审美口味的事了。四款耳放模块的底部接口,除了AM3具有2.5mm平衡耳机接口和3.5mm耳机接口各一个外,其余均为单3.5mm耳机接口。
飞傲X7的四款耳放模块
AM3模块有一个3.5mm耳机接口和一个2.5mm平衡耳机接口
AM5模块包装盒上的“Hi-Res”标志
AM1是X7自带耳放模块,没有包装盒,其余三款的包装盒基本一样,就是换个耳放模块的图片。值得一提的是AM5的包装盒上多了一个“Hi-Res”的小金标,表明这款产品通过了“Hi-Res”认证。AM5是飞傲最晚给我们寄过来的,不知道现在是不是全线耳放模块的新包装上都贴这个小黄标?
包装盒内是一个铝盒,里面装着耳放模块、说明书、备用T5螺丝,还有几张耳放模块的贴纸,用户可以贴个木纹贴纸或碳纤维贴纸什么的,美化一下自己的耳放模块。飞傲X7的主机包装里本身自带一把T5螺丝刀,用户不必额外购买,这还是很贴心的。
3评测参考器材简介
评测参考器材简介
这次由于有平衡口的耳放模块,所以在参考耳机的选择上我们也略有变化,兼顾单端和平衡。舒尔SE846耳塞自不用说,正好手上还有飞傲给我们寄过来的一条RC-SE1B平衡耳机升级线,支持SE846,这样耳塞的问题解决了。
飞傲RC-SE1B平衡耳机升级线
兼顾直推的大耳机比较少,我们最终选了AK T1P。这是一款由AK和拜亚合作推出的旗舰级直推大耳机,原机可换线,配备两条原装线,一条3.5mm插头单端线,一条2.5mm插头平衡线,正好也能满足本次测试的需求。
我们还备了一副森海塞尔HD600,300欧的阻抗对于台式系统来说虽然不算太高,但对于随身设备来说已经足够高了。
4主观听感体验
主观听感体验
首先说一下四个模块在X7满电的情况下,关闭WiFi、蓝牙、呼吸灯,用拜亚DP100接3.5mm耳机插孔不间断播放无损音乐的续航情况。AM1续航时间8小时50分钟,AM2续航时间7小时57分钟,AM3续航时间7小时30分,AM5续航时间7小时15分钟。除了AM1略长一些,其余几个相差不是很大。
飞傲X7耳放模块
刚上市那会儿X7就一个AM1标准模块,所以是跟X7主机一起搭配着销售的,现耳放模块多了,貌似X7可以只买主机,自己根据需要单配想要的耳放模块。AM1的售价大约是300元左右,其余三款的京东价都是698元。
既然四款耳放模块都有3.5mm单端耳机接口,那我们就先说一下这个接口的表现情况。从直观推力体验来看,从AM1到AM5总体上是递增的。X7的音量极值为120单位,使用SE846的正常聆听音量,AM1大概为40单位,AM2大概为35单位,AM3大概为32单位,AM5大概为30单位。使用T1P的正常聆听音量,AM1大概为80单位,AM2大概为65单位,AM3大概为68单位,AM5大概为65单位。使用HD600的正常聆听音量,AM1大概为96单位,AM2大概为85单位,AM3大概为90单位,AM5大概为85单位。
四款耳放模块在使用耳塞聆听的情况下,声音明显更加细腻,整体声音线条相较两款大耳机刻画得更加清晰,对于音量的反馈也更加敏感。AM1显然是针对普通耳塞设计的搭配方案,与其他三款比特色不是很鲜明,四平八稳,整体声音较柔和,在结像、解析和密度这几方面要略逊于另外三款,驱动大耳机比较吃力。AM2与AM5比较类似,虽然一个被定位为中功率,一个被定位为大功率,但二者在驱动大耳机时其实差距并不大,基本持平,只是在声音风格上有着可闻的区别。AM2的声音轮廓细一些,整体控制力要好一些,驱动T1P时感觉力道正好,而在驱动HD600时就显得略差那么一点火候;而AM5更豪放一些,声音线条在四款产品中是最粗的,对于耳塞来说这样其强大的驱动力能够充分榨出耳塞的潜力,细节饱满而丰富,缺点就是高频有点收不住,爆棚场面的控制力不如AM2。但在大耳机上,这样的驱动力体现出了优势,即使是300欧的HD600,AM5也能使其发挥出七分以上的实力。AM3单端口的水平介于AM1和AM2之间,整体比较均衡,尤其是在搭配耳塞时能感受到其出色的均衡性,只是在声场表现和驱动大耳机方面与AM2和AM5相比要略逊一筹。
AM3的平衡耳机口当然是本次测试的一个重点,不得不说平衡口对声音的提升还是巨大的。如果仅从正常聆听音量来看,SE846从单端口的32单位变为30单位,而T1P从单端口的68单位变为65单位,这不算很大的改变;但是平衡口带来的是远不止这些,你能感受到声音明显变得通透起来,声音的整体线条更加清晰,结像更加精准,横向和纵向声场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纵向声场的纵深感得到了很大的拓展,使得整个声音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上了一个台阶。在聆听大编制交响乐时,这样的改善前后对比非常明显。从三频方面来看,平衡口的低频更加干净,弹性十足,也更有力度,层次感更强。中频的密度也得到了提升,表现弦乐时声音更润,更有光泽。高频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毛刺被抹平了不少,细节变得更干净。
写在最后:
虽然有四款耳放模块,但其实选择困难症也没必要发愁,根据自己的需求完全可以选出来。如果平时只用耳塞听歌,AM1即可胜任;如果耳塞和大耳机都想兼顾,那么AM2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既有单端耳机又有平衡耳机,AM3将是不二之选;如果平时多数是在听大耳机,那就选择AM5。当然了,如果你不差钱,那就把四款都收了吧,收集控都是这么干的。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