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体验与主观音质评测
笔者曾经在评测漫步者S1000时,吐槽过这款音箱的遥控器操作;没想到在A200上还是配备了同款的遥控器。什么意思呢?就是S1000上的那些槽点在A200上依然存在。A200有五种输入源,但只给了三种颜色的指示灯,切换输入源时,平衡绿灯闪一下,RCA绿灯闪两下,光纤红灯闪一下,同轴红灯闪两下,切到蓝牙蓝灯亮起。把两种输入集成到一种颜色的灯固然在设计上省事,但问题在于如果用户接入同颜色的两组音源而只用其中的一组输入,很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播放器在播放,但音箱并没有声音,因为信号源没切换过来!音箱旋钮在箱体背后本来就有些不方便,所以遥控器就是主要操作工具。遥控器上的左右键实际是没有用处的,为什么不留出来给信号源做单独的按键,然后在遥控信号接收窗增加两个其他颜色的灯,解决不方便区分输入源的问题呢?
A200的遥控器与漫步者S1000完全相同
本次的测试参考器材,我们使用了享声A280C数字播放器和高登GD-X一体机的组合,A280C作为纯转盘同轴输出给GD-X,再由GD-X解码后平衡输出给AIRPULSE A200。
在试音曲目的选择上,笔者主要选取了小克莱伯《贝多芬第五、第七交响曲》、阿卡多《魔鬼的颤音》、Opeth《Blackwater Park》、Dimmu Borgir 《Death Cult Armageddon》、Laura Fygi《Song Book:20 Jazz Greatest Hits》、莫文蔚《爱自己》、Future Prophecy《Wonderland》、蒋彦《琵琶相》以及合集《伶歌2》这几张唱片中的曲目,古典、摇滚、爵士、流行、电子、民族都有涉及。
笔者现在还记得曾经聆听漫步者S1000时的感受,惊讶于漫步者如此明显的技术进步和进军HiFi音箱的雄心。这次再听AIRPULSE A200,更是觉得漫步者的步子走得越来越坚实。结合A200不到四千元的售价,其表现只能用惊艳来形容。
A200明显和S1000不是一个级别,如果你没将这两款音箱进行AB对比,可能会认为S1000作为入门音箱来说已经足够好了;然而一旦跟A200对比之后,二者的差距就比较明显了。与S1000一样,A200也有着非常健康的三频,这也大概成了漫步者家族新一代2.0音箱的共性了。而A200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大概非其高频莫属。这颗号角式铝带高音单元瞬态相当出色,解析力惊人,那种致密细腻的金属感并不让人觉得锋利,而是感觉透亮飘逸。高频的泛音丰富,细节纷至沓来。你乍听之下可能会觉得这高频太过抢眼了,但仔细品味你就会发现其实它与中频的衔接还是很流畅的,干净的声底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A200的中频干净清澈,对残响的控制非常到位,动态表现出色。不过笔者觉得其相较S1000提升最大的地方在于人声结像和声音定位,A200的声音定位之准确出乎我的意料,由于场地条件所限,其实对于A200的摆位没有达到最佳位置,但即使如此,其精准的声音定位都令我感到惊奇,声音刀刻般的轮廓感和实在感即使与8000元价位的有源音箱比也不见得会落下风。整体声音距离不远不近,歌手口型适中,与乐器的分离度极高,声音的层次感非常清晰。
A200的低频表现相比S1000更是出色,S1000的低频在量感方面弥补了书架箱普遍的缺憾,但有个问题就是弹性还有待提高,在表现低频密集的高速音乐时,S1000的低频响应就略显迟缓。这个缺点在A200这里得到了极大地改善。A200的低频在量感上略少于S1000,但依然是汹涌澎湃,而且极其干净,弹性非常好,S1000感到吃力的死亡金属,在A200这里就能从容应对,地鼓的密集双踩与贝斯游走的线条都被忠实反映出来,解析相当了得,既有气势和力量感,又不失纯净感。
A200的横向声场还是比较宽的,而且有着很好的规整度,如果经过仔细的摆位调校,相信声场一定会更宽。S1000上略窄的横向声场让人在听大编制交响乐时难免觉得有点意犹未尽,在A200这里就能获得一个比较满意的听感,而且A200的脱箱感极佳,再加上出色的声音定位和层次感,闭上眼睛欣赏,整个乐队宛然眼前,临场感非常棒。
总结:
S1000在2015年已经为漫步者打下了一片入门HiFi音箱的江山,并且一直热卖至今。现在AIRPULSE品牌被推到台前,显然是漫步者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入门之后就需要向进阶发烧进发了,而A200无疑是一款进阶发烧的混血神器,既有来自AIRPULSE 7001的传统,也有漫步者新一代音箱技术的支持,而且价格方面也极具竞争力,再加上出色的音质表现,想必又将是一款大卖的性价比之作啊。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进阶发烧神器 AIRPULSE A200书架箱评测//sound.zol.com.cn/615/6151900.html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