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耳机清洁这么难?
[中关村在线音频频道原创]俗话说:人前显贵背后受罪!许多用户拥有时尚的耳机,吸引无数的回头目光,但谁可曾想,耳机就像名牌包一样难以清洁。为了给自己和他人有一个好心情,往往用户对于耳机保养确实不知所措。甚至有的消费者自己亲身尝试清洁耳机,结果直接导致耳机报废,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对耳机清洁方法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其中有些是可以尝试的,有些则是万万不能碰的。例如其中的用强力清洁剂威猛先生清洁线材的方法,经过一个周末的洗礼,这条耳塞的线材已经变得十分“坚硬”。
不过或许你会问,难道就没有清洁耳机的方法了吗?为什么官方不能提供一个清洁的方式?今天我们就跟大家聊聊这耳机清洁的那点事。在聊之前,你先别急,因为这不是一个三两句能够说清楚的事。
看到清洁耳机我就烦
● 为什么清理耳机这么难?
1.耳机线材脆弱
耳机的线材就像是婴儿的皮肤一样脆弱,为了保证简洁性和柔韧性,往往耳机的线材都是被薄薄的橡胶所包裹,刨开外皮就直接露铜线了。所以说,如此脆弱的线你舍得使劲撸吗?既然不能使劲,这就大大限制了清洁的方法,但橡胶的材质偏偏特别容易粘上一些灰尘印迹。当然,如果所有的耳机线材都能采用凯芙拉纤维就能使其坚不可摧。
2.都是白色惹的祸
大部分需要清洁的耳机都属于白色范畴,白色既让人爱又让人恨。如果我们能避开白色的耳机,变脏的可能性就会大大下降。同时,白色耳机的另一大弊端就是会变黄,这主要是由于人分泌的汗液具有腐蚀性,加上周围环境所致,白色线材会在一段时间后氧化变黄。变黄后几乎没有可能性还原。漂白?那是具有腐蚀性的。
3.没有官方的清洗说明
既然消费者没有一个正当的清理方法,那官方总能提供一个说明吧?真可惜,自耳机产品出现以来,没有一个官方厂商提供过耳机线材清洁的说明。大部分介绍的都是清理入耳式耳塞胶套内部污垢的说明。连官方都认为线材清洁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只好将这一部分推给消费者了。
近期耳机清洁文章:
2耳机线材清洁注意以下几点
官方不管消费者,我们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经过我们前面几轮的清洁测试:热毛巾、牙膏、强力清洁剂、威猛先生、卸妆棉。这六种方法具有一定执行力的是牙膏和卸妆棉。如果我们手头没有这两样的东西也不要紧,可以按照方法依此类推,只要记住清理耳机的三个小要点就可以。
强腐蚀性液体不可用
1.用腐蚀性小的液体
要想清洗顽渍直接用水擦肯定是不行,既然要清洁就需要用可靠的清洗剂。威猛先生固然效果好,不到几秒钟就瞬间变白,但这只是表面结果,其实线材已经受到了无法挽回的损伤。所以说,类似于非磨砂材质牙膏是个不错的办法,在将损失降到最小的前提下清洁耳机。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只是偶尔使用,切勿经常尝试!
2.清洁线材不需要大力士
耳机线材十分脆弱,过大的力量会直接超过线材本身的拉伸极限,这就好比一个橡皮筋被拉断一样。失去弹性的线材表皮也就失去了保护内部线材的功能。我们只需要轻轻的擦拭即可,没必要费太大力气。
3.减少清洗的次数
官方不提供清洁方法是有一定原因的,因为每一次清洗就算是水也会对线材就一定的损伤,所以我们建议用户如果耳机不是非常脏就尽量不要清洗。或者已经对耳机清洗过一次后,下次再脏就换一条新的吧!频繁的清洗不光你累,而且线材也是吃不消的。毕竟耳机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过清洁问题。
与其绞尽脑汁清洁耳机,不如事先就做好保养工作,让耳机始终历久如新。无论是白色耳机还是黑色耳机,只要我们注重日常保养,都能避免其变脏或减缓衰老的速度。相比于耳机的清洁方法,保养的方式既简单又有效。
把线材放进领口里
1.佩戴耳机有技巧
汗水是线材的头号杀手,大部分线材氧化都是因为长期接触皮肤导致。如果我们平常在佩戴耳机时能够注意一下方式方法,例如将线材夹在领子中,就可以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减缓线材氧化的过程。
2.让耳机保持干爽
潮湿的空气同样是耳机的敌人,空气中的水分会让单元发霉、线材氧化,尤其是对于HiFi耳机来说。往往我们忽略了对它的保养,长时间再拿出来使用就会发现单元或线材已经损坏。所以,在包装中加入干燥剂是个一劳永逸的方法。
3.它只是一个耳机
有的时候,我们不必将自己逼到一个强迫症的状态。如果你手中只是一条售价不高的耳机,我们又何必在它身上花费如此多的时间?耳机在某种程度上是消耗品,它是有寿命的,既然寿命到了就不要勉强,重新买一个新的不是更好。当然,如果是高端HiFi耳机,我们则需要注意平常的保养,以免到时候后悔莫及。
写在最后:
耳机清洁费时费力,就好比汽车出故障维修,如果我们平常做好保养工作就能避免清洁的情况。不过,我们仍然建议官方能够推出一些比较耐脏的线材材料或者官方给耳机清洁提供一个说明,这样用户就不用摸着石头过河了。如果你有清洁耳机的小办法,不妨在下方的留言版中和我们交流。
近期耳机清洁文章: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