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ZOL网友提供一部分资料。
投稿信箱:sound“*”zol.com.cn(“*”号用“@”替换)
2.0音箱的传统大厂轻骑兵今年推出的M7音箱以其准确的定位和出色的性价比受到了用户的广泛欢迎,从而成为2006年里市场影响最大的2.0音箱之一。在M7的成功设计的基础上,轻骑兵在前不久又推出了一款面向入门级音乐欣赏市场的M6 2.0音箱。
推荐用户浏览:装机首选2.0 轻骑兵M6独家专题
作为一款面向入门级市场的产品,M6充分继承了M7设计上的成功之处,同时根据不同市场定位的需求,对M7设计上的一些部分作了修改。同时,M6又不是单纯的M7工艺简化,而是针对入门市场进行了重新设计与调节。
M6音箱的定位选在了260元的价位,与市场上的大部分入门级2.0音箱相比,显得略高了一点,但这个定位恰恰是轻骑兵精心选择的结果。通常的200元价位由于受到成本的限制,很难使用档次较高的扬声器单元,在功放芯片的选择上,往往也只能选择TDA7269这样的廉价产品。而M6在成本有限的提升的前提下,却可以选择和作为中档2.0音箱的M7一样的扬声器单元,并且可以选择原厂TDA2030A这样在400元以下多媒体音箱的主流功放模块。从而使得M6的价格仅仅比通常的入门级2.0仅仅贵了几十元,音质却大大超出,不仅远远胜过了市场上的同类,而且更是远远胜过价位接近的主流2.1音箱,甚至趋近了中档音箱M7的效果。使得M6成为了一款性价比极高的产品。
拿出M6音箱,我们就可以看到M6和M7的第一个区别,M6的箱体和M7在尺寸和外观上都完全一样,但去掉了M7的双层塑料面板,前面板直接使用了和箱体一样的PVC贴皮,这样的设计使得M6看上去要比M7传统稳重了很多。但是M6的面罩造型和M7时一样的,所以在罩上面罩后,M6的正面造型和M7之间的区别非常小。
摘去面罩可以看到M6的两个单元,M6的单元和M7的单元在型号上完全相同,同样使用了4寸PP盆和1寸的丝膜高音,这也是M6高于其他入门级2.0音箱的代表特征。
和正面相比,M6的背面与M7就有很大的区别了。M6上没有使用M7一样的侧调节设计,而是使用了比较传统的后置调节。在调节旋钮上也去掉了高音调节,而只保留了更为常用的低音调节功能。对于入门级的用户来说,一般低音调节使用得更多,而高音调节则使用较小,且容易调节到失衡。所以保留低音调节而去掉高音调节相对来讲更保守但也更易用一点。
但与此同时,M6的输入接口增加了一对,这样就可以满足入门用户连接MP3等产品的需要。
由于背后多了这么多东西,所以M6的金属背板比M7大很多,实际上,整个主箱的后背板是一整块铝板。但是,由于M6的功率和发热都小于M7,所以M6没有使用M7一样的外置散热片,只依靠金属背板散热就可以了。而少了占地方的散热片,M6的倒相管也就不需要像M7一样偏在一旁,而是直接放在了中央。
相对来说,M6在外表上,只是省略了一些纯装饰性的东西,在对音质有明显影响的箱体设计和倒相管设计上,和M7没有什么区别。
而M6的内部电路相对M7改动就比较大。M7采用的功放芯片是LM1875芯片,而M6因为价位低得多,显然不可能继续使用LM1875这款已经变得非常昂贵的芯片。所以M6选择了在2、300价位上主流的TDA2030A芯片,虽然如此,M6依然选择了同类产品中最好的原厂TDA2030A,而非很多品牌产品所采用的杂牌2030。
由于TDA2030A和LM1875的工作电压存在区别,所以M6采用了和M7不同型号的变压器,M6的变压器的输出电压要低于M7的变压器,但输出电流则高于M7的变压器,二者的总功率保持一致。
在功放芯片改变的同时,M6的分频电路也有了比较大的区别,由于TDA2030A的输出功率小于LM1875,所以如果继续使用M7的二阶分频器的话,过大的功率损耗会使得输出声压太小。因此M6放弃了M7复杂的分频电路,使用较为简单、但功率损耗也小的一阶无源电容分频。
相对来说,M6与M7相比,在裸箱部分的变化很小,单元的型号一致、箱体的电声结构也保持一致,改变的基本属装饰性和用户界面细节性的东西。这样,赋予了M6一个较高的基本素质起点——仅中档等级的PP盆低音和丝膜高音以及仿实木贴皮就已经在几乎所有入门级2.0音箱之上。
而另一方面,在内部功放电路上,M6则基本上完全放弃了M7的设计,而是按照入门级音箱的规格进行了重新设计。这样必然使得M6并不仅仅是M7的一款简单简化,而是以M7的技术为基础,按照入门级市场的需求重新设计、重新定位的一款产品。而且,按照轻骑兵官方说,M6在调音上虽然整体上尽量趋近于M7,但二者的风格上还是有意调整出了不同的个性。M6的声音相对于M7比较趋年轻化,声音更亮一些,以更好的适应入门级用户的欣赏需求。
由于使用了和M7一样单元和箱体,所以M6的整体声音还是与M7比较相似的,特别是M7优秀的中频表现基本上被M6继承了下来。声音饱满充实。而在低频上,由于M6的功率不及M7,所以量感上显得差了一点,但下潜不错,而且由于M6的低频通道是直通的,没有电感的过滤,所以在低频上的速度感反倒优于M7。
M6和M7最明显的不同在于高频,M6的高频调节得亮于M7,这使得M6的声音表现显得比M7更有冲劲,更适合年轻人。
M6相对于其他入门级2.0产品的另一个明显优势,是它继承了M7比较宽阔的音场,从而使M6声音显得很大气,远远超过了其他产品。
综合来看,M6并不单纯是M7的一款简化版,它在继承了M7的基本设计和技术的基础上,具有了自己不同于M7的独特特色。加上远远低于M7的价格,使得M6的性价比丝毫不亚于以性价比出名的M7。更是在用料和音质上高于同价位的产品。必然成为入门级2.0市场上的又一杰出作品,成为入门级2.0的新时代的标准。
- 相关阅读:
- ·京东首发 艾特铭客金刚4音箱强势来袭
//sound.zol.com.cn/553/5535088.html - ·让你的电视变影院 超强电视音响推荐
//sound.zol.com.cn/553/5538222.html - ·低音澎湃震撼 金河田电脑2.1音箱298元
//sound.zol.com.cn/553/5538226.html - ·过年送礼萌宠 孙小圣创意蓝牙音箱体验
//sound.zol.com.cn/553/5534545.html - ·盛装以待 HiVi惠威参展2015广州音响展
//sound.zol.com.cn/553/5535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