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听感究竟如何?
为了更好的表现出音质的差距,我们采取横向对比的方式进行试听,音乐曲目都保持了比较高的一致性,只是在音频格式上发生了变化,这些歌曲并不是相互转化生成出来的,这样可以尽可能减少测试误差。
原始24bit/96khz音频文件
我们将一些满足Hi-Res标准的音频文件砍掉20khz以上的部分进行对比试听,发现有的歌曲几乎完全听不出任何区别,还有些歌曲能感觉得到比较明显的细节丢失,差距就像有损MP3和无损WAV一样,当然这样结果的也算是理所当然的。
这是因为,一般人的耳朵听音范围一般都在20Hz-20KHz之间,但我们听到的声音频率并不是平均分布在这个范围内的,大家经常听到的低频通常是在20Hz-160Hz,例如一些鼓声、DJ音乐中动次大次的声音等。中频是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最多的频段,大概范围在160Hz-1280Hz,其中包括了所有的人声部分和大部分乐器,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频段。按照这种分类方式,剩下的频段的声音就都属于高频范围了,并且很少有乐器的声音可以达到2500Hz以上,超过2500Hz的声音就可以认为是泛音的范畴了。
所以,大部分影响听感的声音频频段其实是非常集中的,而这些频段在即便在320K的MP3中也是足够的多,只有当歌曲的高频泛音较多时才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声音差异,如果大家只是听一些流行歌曲,就不用对高解析音频过于执着。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