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页阅读全文(共6页)
三、电子分频和功率分频(晕菜指数:★★★)
这两个概念更加专业一些,而且也是目前多媒体音箱领域比较流行的话题。既然说的是两种分频的区别,那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下分频的概念和意义。无论是2.0还是2.1音箱,都使用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扬声器单元,每个单元都负责不同频率的声音输出,而这就要求不同频段的音频信号在这之前要成功分离,然后各自发出(详见《2.0音箱每周杂谈:为什么要用分频器?》一文)。
电感、电容分频器
分频器的设计对音箱的综合素质影响很大,说分频器是音箱的“灵魂”,这一点都不过分,所以很多经销商都会说“XXX音箱使用了电子分频设计……”,弄得用户一头雾水。
将分频电路置于功率放大器之前,先分频再各自放大,这种设计就叫电子分频。因为在放大之前音频信号较弱,所以我们只需要通过较小功率的滤波器就可以将信号分离,调整起来也相对容易,并且有效减少功率损耗,更主要的是这样带来的信号损失和相位误差都比较小。不过由于此种方式要分别为每一路设计独立的功放电路,成本高且电路结构复杂,所以目前采用此种设计的多媒体音箱并不是很多。
和电子分频相对的,将分频电路放在功率放大器之后的,利用L(电感)C(电容)滤波网络将放大后的信号按着规定频率进行分频,然后送至扬声器,这种方法即为功率分频。这种设计电路简单,成本较低,所以大多数多媒体音箱采用这种方式分频。不过这种设计功率消耗较大,而且会产生交叉失真,误差也比较大,在高端2.0音箱中的分频器调教比较有难道。
总结:电子分频,将分频电路置于功放电路之前;功率分频,将分频电路(LC滤波网络)置于功放电路之后。
本文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