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音箱在中国已经发展了近20年,产品从过去简单的2.0音箱、2.1音箱发展到如今独立功放音箱、迷你音箱、X.1音箱等多种形式。除了形式上的变化,多媒体音箱在性能上也在不断提升,笔者甚至从很多自称对音箱比较在行的朋友那里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多媒体音箱再发展几年就能达到Hi-Fi音箱的水准了”,“多媒体音箱其实就是Hi-Fi音箱的缩小版,所以在不增大体积的情况下不会达到Hi-Fi标准”。持以上两种观点的人还不在少数,归根结底是他们没有弄清多媒体音箱的本质。
多媒体音箱不同于其他音箱的使用环境
这个我们可以先从多媒体音箱的使用范围说起。一般来说,我们购买多媒体音箱主要是连接电脑使用,所以音箱的体积就不能太大,便于摆在狭小的电脑桌上,而且对摆放位置的要求也不能过于苛刻。另外,音箱和人耳的距离也相对较近,那么在设计上,音箱的功率就要设定在合适的量上,否则太大的音量只会造成资源浪费。
声卡依然不能满足发烧友的胃口
多媒体音箱通常是接收声卡传送的信号,而声卡的水平参差不齐,即使是性能出色的声卡,在发烧友的眼中似乎也敌不过一些经典的台式播放机,这也就造成了设计上的另一个区别,多媒体音箱还要根据音源的实际情况对内部电路稍作处理,以便我们能听到效果更出色的音乐。
下面我们就针对以上提到的一些观点再做详细分析,也希望能够为网友购买多媒体音箱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
首先我们说说多媒体音箱的体积问题。前面已经讲到,音箱的体积不能过大,这就要求多媒体音箱尽量使用有源设计。有源是相对无源来讲的,一部分网友认为有源就是音箱上有插头,需要直接连接电源。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有源音箱也被称作主动式音箱,是指音箱系统中自身包括功放电路部分,而不需要另行根据阻抗等匹配放大器的音箱。而Hi-Fi系统则要复杂得多,独立的功放部分就会占据很大的面积,显然这种设计用在多媒体音箱中并不合适。
发烧级功放让人瞠目结舌
由于电脑桌面积狭小,所以对多媒体音箱的摆放也不能要求太严格。我们经常听说“皇帝位”这个词,在Hi-Fi级欣赏中,只有坐在一个最合适的位置上,即“皇帝位”上才能够获得最佳的听音效果,而这个位置的形成也和音箱摆放的位置、角度、单元朝向有着密切关系,而在多媒体音箱的使用中显然做不到这一点。
那么说得专业一点,多媒体音箱是在近声场的环境下使用的,箱体之间的距离基本不超过1.5米,而箱体与人的距离大约也就在1米左右,考虑到这样的实际摆放状况,音箱在内部电路设计方面又要做出什么样的变化呢?
在昨天的文章(《走出迷信误区 多媒体音箱功率简单分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音箱功率的大小和音质没有必然联系,功率大的音箱只是能够达到更大的音量,而对多媒体音箱来说,由于使用空间的限制,很少有厂家将其设计为超大功率。
防磁单元必不可少
另外一个对电路设计的要求就是要尽可能的减少电磁波外泄,要使用防磁单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永磁式”扬声器,而功放电路也要尽量使用电磁外泄较少的设计,这一点同样是考虑到音箱的使用环境,避免对显示器或其他硬件、外设的干扰。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点不易被发现的区别。一般来说,Hi-Fi音箱和要最大程度的降低音染,追求最真实的声音还原。而对监听音箱来说,音染简直就是隐形杀手,所以很多监听音箱宁可牺牲一些频响范围也要追求最大程度的真实还原。
而多媒体音箱则不同,Hi-Fi音箱的音源都非常出色,台式播放机、高级线材再加上品质出色的功放,信号在到达音箱之前的质量就已经非常出色了,所以音箱只需真实还原即可。而多媒体音箱一般连接电脑声卡,或者通过光驱播放CD,甚至连接MP3直接播放,音源的水平参差不齐,如果过于真实的还原反倒不好,适当的音染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好的收听效果,不过一定是在适当的情况下。
以上就是多媒体音箱的一些典型技术特征,不过经过多年的迅速发展,多媒体音箱也开始追求一些Hi-Fi理念,大功率、大尺寸单元也开始在一些产品中出现,这就逐渐衍生出了“PC Hi-Fi”的概念,然而完全达到Hi-Fi甚至超过Hi-Fi则是不可能的了,两者在产品定位上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种简单的对比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