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ZOL首页 > 音频 > 评测 > 音箱试听 > 追根溯源! 我所知道的轻骑兵U6的历史

追根溯源! 我所知道的轻骑兵U6的历史


外设时空 【转载】 2008年08月04日 06:17 评论

    轻骑兵U6是近来最受关注的多媒体音频产品之一,原因一个是U6强大的功能设计,另一方面也应该说是因为这款产品实在太特殊,它更像是某个家电厂商的设计,而不是一个多媒体音箱厂家的产品。可以说U6算得上近年来多媒体音频领域最独出心裁和革命性的设计之一。想来,不少朋友也会对其设计的缘由而好奇,正好笔者从其设计伊始就有所了解,所以笔者干脆从其设计者手中索取了一些一手资料,结合此前所了解的情况来介绍介绍。

U6的研发背景

    U6的前辈,其实也可以猜出来,就是两年前轻骑兵推出的U10,从那个时候开始轻骑兵就着手于OTG音箱的研究。相对来说,U10的市场尝试不能算非常成功,而轻骑兵也从U10的试验中认识到——OTG音箱仅仅靠MP3播放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更为丰富的功能使之真正“音响化”才行。同时,传统多媒体音箱式的分离式结构也需要为更为家电化的整体结构取代。U6的概念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

    就笔者了解的,U6的设计开始时间和类似概念的三诺iFi-725是差不多的,但有趣的是,二者在同一个思想基础出发却走上了大和小两条截然不同的设计道路,更有趣的是,二者却采用了同一个解决方案即百隆电子的OTG套件。

U6的设计演变

    大概在去年上半年的时候,笔者在轻骑兵实验室第一次看到U6的原理样机。不过此时U6还没有完整的设计结构,这个样机仅仅是检验百隆方案的可行性的。

    然后,在定下了U6的整体功能目标后,电路设计和外观设计在两个设计组同步进行。相对来说,前者其实是渐变的,因为在音源部分,使用百隆的方案早就已定,而后级和单元部分,也早早就确定了使用当时已经设计完成即将上市的轻骑兵X20的单元和电路。

    反倒是U6的外观,前后波折倒是非常之大。笔者向U6的主设计师索要来了几张已解密的当初U6外观方案的实际效果图给大家看看。


    最初的设计,就是这个最像仿古收音机的方案,实际上,使用仿古造型几乎是U6一开始就定下的基调。这个方案全部使用仿模拟式操控。实际上这也是笔者个人最喜欢的造型。不过这个方案很快被否决了,因为这个方案没有设计屏幕,而U6没有屏幕的话使用的方便性就差了很多。

    纯仿古方案否决后,诞生的就是这两个加上了LCD屏幕的现代派设计,实际上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方案在很多方面和现在的U6已经有了不少相似之处。但相对来说其风格仿古的味道少一些,而且也更像收音机一些。

    这套方案后来也被否决了,因为最大的问题就是正面的扬声器使得它们的体积都明显较大。

    随后诞生的就是将方案3中的扬声器搬到顶面,缩小体积的设计。实际上,这个方案很明显已经非常像最终的U6了,但是顶面扬声器显然不妥,对声场造成的影响先不管,至少在防尘方面就有很大隐患。

    于是,大概在去年下半年的时候,也就产生了这两个从上面方案变形来的方案,实际上,这个时候的设计,应该已经算是定型了,后面的变化,都只是细节的处理而已。

    U6最早的面板,是仿皮贴皮的,然后才换成了最终的撒点喷漆设计。实际上,大家可以找一找最初的新闻,轻骑兵最初公开的效果图,就是这个方案。时间是去年9月份。
  不过笔者个人觉得仿皮面板也不难看嘛,或许轻骑兵觉得仿皮和仿实木皮不太搭调?

    最后在今年年初定下的最终设计,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轻骑兵U6

    不过实际上,在今年春节前后,曾经诞生过在这个最终方案上增加了一个提手的设计。其实笔者一直比较看好这个有提手的设计方案。不过最后这个提手还是被取消了,据说是因为提手要牢固安装,比较困难,但笔者来看,最好解决这个问题,实现提手才比较好,因为如果要考虑长时间手提的话,还是独立提手更为可靠,现在的设计长时间提起来有点累。

    相对于整体造型,U6的液晶屏其实也做过多个方案。

    上面第一个也是最早的一个方案是和最初的验证机一起的,而最后一个方案则是我们在U6上见到的最终方案,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后面的方案在图标的外观上比简陋的第一版要好看了不少,但其实真正的变化,按照设计师的话,在于U6的最终方案采用了金属管脚连接而非第一版采用的软排线连接,同时面积也有所增大,并且对验证机所不支持而后增加的一些功能提供了显示支持。

   实际上,在U6的设计中,曾经几易其稿,据其主设计师说,至今年二季度初设计定版为止,U6一共有6个阶段性的硬件版本和8个单片机程序版本。下面这是主设计师传给笔者看的一份内部交流登记截屏。

    在U6的改进中,最明显的改进是操控方式的变化,早期方案中主要的调节都需要按键的组合按动来完成,而最终的方案则应用频率最高的操作都可以直接完成,而所有的其他调节都被纳入菜单处理,不再需要记忆操控方法。

    同时,U6有一些设计上的特点,是轻骑兵在设计上与方案供应商共同研发的,可以算是独有的特色——例如笔者去年看到U6的初始样机时,U6还不能支持目录播放和固件升级功能,因为这两个功能是方案供应商原始方案所不支持的。而轻骑兵在搜集了市场上对于已有的OTG音箱的反应之后,认为这两个功能是必须的,也是未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所需要的。所以经过与方案供应商百隆的研究,重写了芯片的驱动级程序,并在单片机的应用层代码上做出了相应的修改,从而在今年年初实现了这两个到目前为止还算是独家的功能。

    说实话,轻骑兵U6即便在发布产品一向比较谨慎的轻骑兵来说,也是跳票跳得数一数二的了。笔者就曾笑着开玩笑说“你们是不是想让U6去争漫步者S2000的跳票之王的宝座?”不过由上面的U6的发展历程来看,U6也确实算得上轻骑兵一款精雕细刻的作品。但是想一想,作为一款完全不同于传统产品的革命性尝试,轻骑兵方面对于U6的谨慎也确实是可以理解的。

轻骑兵U6的市场意义分析

    笔者曾不止一次在文章中提到过,轻骑兵U6在目前国内的多媒体音箱市场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为什么这样说,下面笔者就来详细分析一下U6的市场意义所在。

    实际上,U6的产生而源于对多媒体音箱市场的这样一种认知——正应了笔者两年前的预言,目前随着DIY市场的全面萎缩,传统的装机音箱的销售已经缩水得非常厉害,虽然这还是各大音箱厂商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发掘新的产品形式,确实是势在必行。

    相当一部分厂商选择了HiFi化的2.0音箱,确实,从市场的情况来看,2.0音箱确实是在多媒体音箱市场整体萎缩的背景下持续成长的一类产品。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2.0的市场其实终究是不大的,它只是属于少量发烧友和准发烧友,在规模和潜在空间上远不可与装机音箱相比。因此它也只适于少数多媒体市场整体规模较小、侧重于高端市场的品牌如惠威、索威、发友等,而不适合大部分传统多媒体音箱厂商甚至是漫步者、轻骑兵这种老牌2.0大厂。

    而从2005年发展起来的Mini音箱和笔记本音箱,则是各大音箱厂商另一个瞩目的焦点。由于Mini音箱的“第二音箱”属性和笔记本市场的蓬勃发展,这类产品也确实呈现出良好的未来发展态势。但是与传统的多媒体音箱相比,这类产品的同质化程度太高,技术门槛太低,除了少数产品外,大部分也不过沦为公版产品而已。

    而第三条出路,就是轻骑兵U6所选择的,也就是笔者在两年多以前所指出的——抛弃多媒体音箱的电脑属性,将其与电脑割裂开来成为独立的音响化产品。

    将多媒体音箱对于电脑音源的依赖取消,将其作为电脑附件的特点去除,就使得多媒体音箱成为真正独立运作的音频设备,这样就使得音箱的购买变得只与音箱本身的需求有关,而与已有的音频设备无关。这就意味着这将是一个和传统的电脑附件类的多媒体音箱截然不同的市场,这个市场近乎是空白的。

    不管是第二代独立功放概念,还是轻骑兵这次提出的的彩铃音响概念,所看到的都是这个市场,它们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音箱,而进入到了床头音响、收音机、手提音响这些传统家庭音频电器的领域。

    而相对来说,如笔者此前的评测中所说,U6在定位上更为讨巧,这款产品几乎是笔者此前提出的所谓“有限移动性”的理念的典型体现,这种具备有限可移动能力,且不依赖于固定音源乃至自带音源的微型音频设备,在使用的灵活性和音质表现上达到了最好的平衡,从而可以完美的扮演“灵活使用的家庭第三套、第四套音箱”的角色,这种特性决定了轻骑兵U6具有非常广阔的潜在市场。

    从这点来说,U6作为老牌多媒体音箱厂商探索新出路的一款作品,说它对于未来的市场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是不为过的。和当年惠威M200吹响了多媒体音箱蚕食低端Hi-Fi市场行动的号角一样,U6可以说是多媒体音箱向音响化功能化特别是使用的灵活化方向前进的先头兵。

    当然,U6作为一款产品,依然存在一些不足,而且从风格上来说,复古的风格也并非每个人都会欣赏,对于轻骑兵来说,U6的后续化工作仍需继续,如果仅有一款U6是不足以真正开拓出这个市场的,只有当存在了众多的跟进产品和跟进者之后,一个新的潮流才会真正开始。而这,才是我们所最关注的。

相关搜索:迷你音箱 
给文章打分 5分为满分(共0人参与) 查看排行>>
频道热词:耳机  音箱  智能穿戴  
视觉焦点
全部音箱|轻骑兵 U6
音频评测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TOP10周热门音箱排行榜
  • 热门
  • 新品
查看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