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宏毅
职业:公务员
李宏毅
摩机经历与经验分享:
一次成功的经验让我提起了摩机的兴趣
早期经常买成品PCB板焊接电路,偶然买过一张NE5532+TDA1521的有源音箱功放板,交流声较明显,经过反复计算和试验,改动了一条走线后噪音全无,夜深人静时耳朵贴在扬声器上也没一点噪音,一下子提起了摩机兴趣,并在摩机道路上越走越长。通过对电路的深入分析,在充分掌握其原理的基础上,用最少的投资改动获得较大的性能改善,无论是对动手能力还是电路知识都是非常有益的,改进成功则令人沉迷其中、乐趣无穷。
早期有源音箱设计的不成熟让自己愈发地喜欢自己动手
97年后对音响的兴趣逐渐由HIFI转移到有源音箱后,除自制有源音箱外,还经常摩改成品有源箱及配套功放板,也给某销售商设计过几款2.0、2.1有源音箱,对有源音箱架构、制造流程较为了解。
早期有源音箱产品设计上不如现在成熟,在电路与扬声器、箱体之间的配合、线路简洁程度、PCB排版等方面或多或少都有些值得推敲之处,在那段时间动手改造有源音箱也最多。
因为周围同好较少,因此大部分电路经验和摩机经验都是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来的。对我有影响的朋友是南京梁锡跃,电声专家,精辟的电声理论和设计思想、高超的手段和校声手段一直是我效仿的对象。
摩机也有困难,但这不算什么!
一般来说,业余条件下摩机困难主要有两项:
一是摩机必须电路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大多数厂机都不带原理图、PCB,需要根据实物图进行测绘,双面PCB板、线路复杂的电路测绘难度较大。解决办法是对常见音频电路较熟悉、在网上搜集相关IC的Datesheet资料和产品图纸资料,较复杂的原理图、没把握的情况下可多测绘几次以便确认。
二是电声测试、校调手段较为缺乏,绝大多数爱好者无力购买昂贵的电声测试设备,也不具备较好的测试环境,缺乏调校必要的基本数据和依据。对于业余条件下的测试,可以寻找一些简易的测试工具、配合电脑声卡作为测试手段,在非消声环境下可多换几个不同地点、较安静的环境进行测试,这样的话虽然在测试精度上较专业电声测试差一些,但作为一般校调用尚可。另外还可以购买声音表现较为中性的HIFI音箱或耳机系统作为参照,毕竟电声测试数据只是基础,不能完全解释音质、音色差异,因此建立一个参考标准是很有必要的。
对三诺首届摩机大赛寄语:
三诺音响举办摩机大赛,虚心接受爱好者意见与建议,既密切了厂家与消费者关系,又为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有源音箱的机会,而优秀的改进方案与建议也能为厂家带来不一样的设计思路和更开阔的视野。三诺音响此举开国内厂商之先河,一举多得,值得喝彩、值得其他厂家效仿!
姓名:李剑锋
年龄:35岁
职业:IT行业
摩机经历与经验分享:
漫漫摩机路,谢谢亲人的肯定
初玩音箱,当时社会上的发烧热潮和我当时对电子的爱好,这两件事的合集就是摩机了,就这样走上摩机发烧路。1991年的时候,那时候玩的是家庭无源箱,换换单元,调调分频器,觉得很有趣。至于玩有源音箱,那好像是1996年左右的事情吧,记得改的是丽歌音箱。
摩机的乐趣很多吧,焊机成功时的成就感,摩机时感觉到的音色改变,包括朋友,亲人的肯定等等,都有无穷乐趣啊。
困难同样的多,缺钱,没得烧,家人对烧钱时的异议等等。解决的办法啊,那就是把老婆拉上发烧的贼船,让她也感受发烧的魅力和音乐的冲击力了,这下,财政问题解决了。当然了,在实际操作中,也常常遇到没有合适的元器件,设备,仪表等问题,这时候,一靠网络,二靠皮厚,在网络上买元器件,皮厚的找朋友或各种渠道借设备和仪表了。
儿时的玩伴,我们的梦想一起在实现
记得自己把一个儿时的朋友拖上了发烧贼船,想当年,一起被家长骂,一起到处淘元件,一起凑钱买发烧品,其乐无穷啊。特别是他手巧,出手工活,刻块板,做个外壳啥的,都是他做的,而我,管元件电路挑选,可谓是配合无间啊。怀念这段日子,如今,他已经远渡重洋,到非洲继续从事音箱方面的贸易和开发,这我可是比不上,惭愧啊。
对三诺首次摩机大赛寄语:
很好的一场比赛,杜撰一首诗“大奖诚可贵,交友更重要,若为发展故,二者皆可抛。”我觉得这场比赛最重要的是厂家能够从发烧友的摩机经验中,学习到一些东西,并将其用于后续的音箱设计与发展中,推进有源音箱事业的进步,造福更多的消费者,这就是最好的比赛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