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Google,输入“世代”按回车,除了第一个链接是世代的官方网站之外,世代的其他信息几乎没有。打开百度,同样搜索“世代”,结果是除了官方网站之外,只有两篇来自我们ZOL中关村在线的报道文章。打开中关村在线的文章搜索引擎(//so.zol.com.cn/),同样搜索“世代”,虽然满屏几乎都是世代的相关新闻,但仔细去看每篇新闻,不难发现这些文章中除了03年的就是05年最近关于新品世代V6cs的报道,时间中间有明显断层。2004年,世代哪里去了?
淡化, 还有多少人记得世代?
世代,稍微关注国内多媒体音箱市场的读者都不会陌生。曾几何时,这是一个以产品品质著称的HI-FI化多媒体音箱品牌,它的产品多被中高端消费者喜爱,其中的V200以及V200A Plus和V500等产品也曾是高端PC音频爱好者的理想选择。但是这样一个厂家却在04年时销声匿迹,再也听不到任何来自厂家的消息,从此人间蒸发。直到今年的5月份左右,一款世代2.1新品V6cs毫无征兆的来到市场上,大家又看到了哪个熟悉的品牌,EPOCH,一个几乎要从人们记忆中淡去的品牌。这么多时间,世代究竟怎么了?此次重新出现在大家面前的世代,是否依然是过去那个记忆中的世代?对于此,世代有话要说。
2005年9月初,笔者应世代之约前往广州,在与世代工厂以及世代管理层的三天的接触中,逐渐了解了世代本次复出的前前后后……
世代V6cs
过去,世代永远不会忘记。
世代真正进军国内多媒体音箱市场,其实应该从2002年算起。这一年,来自世代的V200 2.0音箱正式发布,摆在了各地电脑卖场。应该说那个时候,2.0音箱方兴未艾,市场上到处都能看到的还是来自创新、麦博的一些廉价2.1,V200虽然没有能够给世代带来多少销量,却让消费者记住了世代,原来,电脑音箱还能这样动听。其实在2002年,世代还有一款V6 2.1音箱,在当时,这是一款相当优秀的2.1音箱,大箱体大功率大口径低音单元,3分频设计,音质细腻均衡。本次广州世代之行,我们还看到了这款产品。只不过这款产品没有做出影响,大家都很陌生,国内平面媒体《电脑高手》曾做过测试。因此说,2002年的世代,第一次引起大家的注意。
随后在2003年,世代动作频繁。这一年中,世代推出了V300 2.0音箱,V3 2.1音箱,同心一号以及高端的V500。但是,2003年的世代,在宣传上显示出了与扎实的产品风格逐渐不相符的格调,比如其在V300的宣传上引用了“监听”概念,这引起部分读者的质疑。之后的同心一号也有类似问题。不可否认,世代同心一号是一套性价比颇高的2.0对箱,但其对所用喇叭宣扬的“同轴”概念再次引发争议。争议越来越大,直到当时国内著名的多媒体音频站点《短歌行》发布了一篇对世代产品的评论文章将世代的媒体危机推至高潮,世代从此跌入指责深渊。当时新兴PC音频站点《X-Sound》连续发布两篇针对一系列事件的调查报告,更使问题扩大化。
世代V500
真相,世代今起正式揭露。
03年之后,世代逐渐销声匿迹。表面上看,世代在爆发的媒体危机面前不堪重负,从此退隐。其实不然。
本次广州之行,我们了解到一些从不被人知道的内幕,是导致世代2003年危机的根源所在。而要理解世代如此操作的原因,还要从世代的背后企业谈起。
世代品牌的拥有者其实是广州一家专业从事Hi-Fi音响OEM/ODM的厂家,其客户中甚至不乏Hi-Fi音响中的著名品牌,相信这是世代能够在音质上独树一帜的原因。其生产实力亦不俗,多年来致力于外单生意,产品在烤漆工艺和弧面板材生产设计上很有独到之处,因此广受欧美以及世界各地音响厂家的青睐。但是对于这样的ODM/OEM厂家来说,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立品牌是所有类似厂家的梦想,也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需要。然而,由于多年从事面向海外Hi-Fi音响市场的OEM/ODM制造业,世代管理层对于如何针对国内多媒体市场进行产品和品牌运作缺乏足够的经验,对音响稍有了解就会知道,Hi-Fi音响和基于电脑的多媒体音响无论在产品还是市场都是完全不同的,很多Hi-Fi音响厂家虽然在产品的音质处理上很有经验,但一到多媒体市场往往水土不服。于是世代从国内电器行业聘请了一系列这方面的人才,代为操作世代的产品策划以及世代品牌的推广和渠道的建设,甚至包括一些产品核心元件的采购和一些关键决策,而世代的管理层仍致力于企业传统的面向国外Hi-Fi市场的OEM/ODM业务。
但事与愿违,世代的管理层逐渐发现所聘请的这支Team虽然精于品牌的推广和渠道的建设,但却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集中在三点:
首先,在进行产品策划时,由于这支Team在元件监控上监管不利,导致部分产品中的元件良莠不齐,影响到产品质量和声誉。而这,正是2004年音瀑系列电容事件的根源所在。
其次:媒体推广正是这支Team的长处,但世代的管理层逐渐发现,他们所聘请的这些人正在肆意挥霍着资源,却在广告费用上兑现不够,最终导致了世代品牌成为多家媒体黑名单里一员,对于世代品牌的声誉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对于后来的推广也直接制造了重重阻力。
最后,在03年世代爆发媒体危机之时,按常理应该站出来做些动作,以挽回局面,把握住大局。但此刻的世代却以沉默回应,危机处理不当,最终导致局面难以收拾。
世代V200A Plus
沉寂,其实只为更好的爆发。
终于,世代管理层认识到问题的根源所在,于是在2003年底彻底解散了这支Team,并在2004年的时候开始了潜心的沉寂,开始思索过去的不足和未来的路。2004年的一年之中,沉寂下来的世代实际上并没有停歇。思索过去,世代最终决定在未来的日子里,完全由自己来把握所有的事情,包括推广、渠道以及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监控,将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为过去的失败,总结为一点那就是公司管理层没有亲自操作并且对具体操作人员的监管不利,导致了危机的最终爆发。
自己要做的话,真的好难。对于独立品牌的运做,需要综合考虑产品、渠道、推广等等诸多因素,而做惯了ODM/OEM业务的世代却只对产品环节有足够的把握,其他各个环节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渠道,是很关键的一环。
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世代开始潜心建设自己的渠道。因为一个品牌的发展必须依靠良好的渠道推广以及产品的品质保证,才能健康发展,渠道无疑就是品牌前行的高速公路。世代除了聘请资深的渠道建设人员以外,在全国展开了一系列的动作,将旧有渠道重新洗牌,新渠道建设采用全新地区代理制度,代替了过去较为散乱的经销商状况,并充分保护了代理商的利益,发展态势良好。
另一方面,世代也在全面梳理自身产品线,利用这段沉寂时机,世代将旧有产品中的存在问题一一排除,由公司管理层直接监督产品原材料的采购和品质,从根本上杜绝由原材料引发质量问题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世代也在认真考虑自身产品定位以及新产品的开发细节,毕竟世代在过去给人的印象,是一个中高端的HI-FI化多媒体音箱品牌。这,算是之前Team留下来的唯一一点积极的地方吧。
世代M100
今天,世代凤凰涅磐。
传说中,凤凰翔于九天的高傲,只落梧桐的执着,都令人神往。最终,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将生与死在熊熊烈火中作个了断,是何等的勇气和苍凉。但当凤凰从火中再次振翅飞天的刹那,才是整个故事的高潮,也是故事的真正开始。
经历了太多的兴盛和指责,今天的世代显得格外冷静和沉着。这次,世代不开发布会,不大肆张扬,而是以积极务实的态度潜心建设一个更为完善的渠道体系,同时在新产品研发以及旧有产品定位上重新考虑。据悉,时代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推出几款崭新产品,而时下就是世代的一些高性价比型号的重新定位,比如我们了解到:一款原先定位于360左右的2.0对箱M100即将下拉到299位置处,这将成为这一市场上最具性价比的型号之一。还有就是一款低价位的2.1新品正在研发中,我们此行已经能看到工程样品。
笔者深切的感到:对于过去,世代正在积极面对。世代不想丢弃之前遗留的任何问题,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对于媒体,今天的世代都愿意以务实诚恳的态度积极面对,在所有人面前,世代在努力的维护过去曾有过的良好形象,虽然真正意义上是世代的运营队伍和管理团队都已经全部更换。
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对于造成过去世代操作失误的种种缘由,世代认识得十分深刻。因此,笔者此行深刻体会到今天的世代已经将避免重蹈过去覆辙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如何适应多媒体市场,正在成为世代贯穿所有企业运营的主线。
是东山再起,还是从头在来,显然答案已然明了。对于世代的未来,我和所有消费者一样都无法预测。但是我相信经历了如此多磨难的一个品牌能够有勇气正视过去,并积极面对未来,已经着实可贵。有了以往的教训和经验,未来的世代显然会更加谨慎小心。虽然路是自己走,但浴火后的凤凰,才是最美丽的,因为那火,使凤凰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