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ZOL首页 > 音频 > 新闻 > 情何以堪 网友怒指2650元耳机头梁折断

情何以堪 网友怒指2650元耳机头梁折断


CBSi中国·ZOL 作者:中关村在线 于朔 责任编辑:王乐 【原创】 2011年03月14日 05:10 评论
产品:录音师 魔声 耳机 回到顶部阅读

网友怒指2650元耳机头梁折断

    [中关村在线音频频道原创]《2650元耳机断裂 千夫所指魔声"质量门"》的文章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魔声录音师耳机的质量问题的整个事件经过。此文章发布之后,讨论版中网友评论多达126条,并且数目还在增加,可见此次事件并非一次简单的质量问题,而是多方面“必然”凑在一起的结果。其中,我们将网友的意见大致总结为三点:

1.产品材料问题

2.产品夸大宣传

3.价格与本身价值不符


魔声
魔声“质量门”

魔声
网友的讨论

魔声
网友的讨论

    这三点如果用在一款山寨耳机上,大家或许会觉得这可能是假冒伪劣的正常现象。但是三个问题与魔声这个品牌相连接起来后,这其中或许就隐藏着我们不为人知的秘密。当然,我们也承认网友的有些言辞过于激烈,但这毕竟是消费者的心声,我们不能回避。

    提到魔声品牌,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线材”。魔声线材涉及HDMI线、音频线甚至是电源线,这也正是鼎鼎有名的“怪兽”线。其实,怪兽线的质量说不上顶级,但作为HiFi用线来说是足够的,产品包装精美、做工精细,并且明显可以提升画质及音质,这一点是得到广大烧友认可的。

    以至于魔声开始尝试进入耳机市场的时候,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时大家跟我的心情一样:魔声会不会像“怪兽”线一样强大?但实际的情况大家也看到了,很不理想,甚至说是辜负了发烧友的希望。


文章前后添加(09.11.13更新)   文章前后添加(09.11.13更新)
2011年音箱行业趋势              2011年耳机行业趋势

产品:录音师 魔声 耳机 回到顶部阅读

天价代言费造成顾此失彼

    魔声“质量门”的出现只是代表了当下耳机市场的冰山一角,是近两年耳机市场不健康的典型之一。从表面上看,国内的耳机市场是在蓬勃发展,产品种类丰富、品牌多样化、用户可选择的东西多了,但仔细看看去发现糟粕远远大于精品。魔声“质量门”就是当下耳机行业几大“病症”的集中爆发。


魔声
魔声录音师耳机

过度地追求利润

    耳机和CPU主板等核心硬件不同,它的成本主要来自于单元的研发以及外观上的设计,其他方面例如制造成本、运输等就是九牛一毛了。这就导致了厂商过度追求产品回报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利润。方法很简单,就是从材料和单元上“动脑筋”。

    得益于线材上的口碑加之浓厚的美国风格,魔声在HiFi方面已经有足够的积累,那只需从外观上下功夫,做到与众不同即可提高利润。产品上的表现则为“花屏”。音质浑浊是网友反应的主要问题。

魔声
魔声推出姚系列产品

广告代言费造成顾此失彼

    如果是耳机初学者,它了解魔声的方式大部分是来自于电视媒体。经常看NBA的朋友应该对魔声录音师耳机再熟悉不过了,科比、霍华德、易建联几乎人手一个魔声,就连姚明、Ladygaga也成为魔声的代言。

    这不由得让我们想到天价的推广投入会不会造成资金投放的畸形,还有多少钱会针对研发方面?如果研发、管理到位,怎么会出现大面积头梁断裂的情况?这反映了厂商做事情的一种表现。

产品:录音师 魔声 耳机 回到顶部阅读

产品涉嫌夸大宣传?

产品夸大宣传

    魔声官方推出studio这款耳机是定位于高端HiFi用户群,产品的调音方面据悉也是经过根据录音棚环境下的真实表现调校。但经过我们以及多个资深网友的试听后,得到的评价却与厂商的说法大相径庭。

    录音室的声音应该是与演唱者原声十分接近,尽量少的渲染,然而魔声studio浑浊的低频似乎与“studio”有不小的差距。不难看出,厂商在宣传的时候过分地宣传产品性能,开始可能会迅速吸引用户的目光,但长时间的考验使其露出了真面目。


魔声
能达到HiFi标准吗?

缺乏与用户之间的沟通

    如果说魔声在几年前就倾听用户的声音,想必也就不会出现今天的局面。据我们了解,网友在一年前就在论坛上反映了类似问题,无论是音质方面还是质量方面,魔声公司显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导致产品与消费者脱节,过分地追求外观设计。却忘了声音才是耳机的灵魂。可见脱离用户的产品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魔声
缺乏与用户的沟通

写在最后:

    耳机行业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领域,它不受任何定律的影响,而且长期以来耳机的发声原理几乎没有任何的改变,只是不断地在完善在修改。正是这样一个如此“平淡”的行业才能考验一个厂商的耐心和底蕴。不急功近利,不投机取巧是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纵观那些老牌的耳机品牌,都是在扎实的研发,即使是产品可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反馈,也不会急于求成地赚取利润。

    在这里,我们也不是说不应该在外观上进行创新,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创新的同时顾此失彼,忘记产品本身的价值。希望各大耳机厂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品牌都要吸取教训,高质量的产品才是王道。


文章前后添加(09.11.13更新)   文章前后添加(09.11.13更新)
2011年音箱行业趋势              2011年耳机行业趋势

查看本文作者 于朔 的其他文章>>
给文章打分 5分为满分(共0人参与) 查看排行>>
频道热词:耳机  音箱  智能穿戴  
视觉焦点
Beats 录音师
    TOP10周热门耳机排行榜
    • 热门
    • 新品
    查看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