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常理来说,先找客观原因是不礼貌的。不过,现在手机处理器都四核心了,屏幕也Retina了,为什么音质就不能好点呢?难道提升个音质比研发CPU还难?您还说对了,这就是这么难。
这可都是耗电大户
● 两种理念的碰撞
“芯片组:高集成+低功耗”VS“音频:独立拆分+高功耗”
当下的数码理念是小巧,融合,低功耗。然而要想提升音质则需要将理念调整为独立拆分,高功耗,这和手机的发展是背道而驰的,想象一下,手机芯片厂商费劲多年将无数的功能融合到一个芯片当中,谁也不想因为“音质”再把它们拆分出来。
但是,“音质”却又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部分,丝毫的干扰和功率不够均会导致最终听感功亏一篑。以往我们所见到的HiFi系统,从台式CD机、DAC到耳放,每一个部分都是高功耗、大体积的硬件,手机音频要想将这些“部分”完美缩小化,难上加难。
小米手机采用高集成度解决方案
● 硬件采购及集成方案
目前的手机芯片组集成度越来越高,以著名的高通芯Snapdragon MSM8260为例,它集成了音频、GPS、WiFi等功能,无形中降低了成本,控制了功耗。然而其他几款评测手机,例如Exynos核心则需要单独从各个厂商采购欧胜WM1811音频芯片,虽然提升了成本,但音质上却得到了部分保证。
对于一款主打性价比的手机来说,采用高集成方案的芯片组是最为明智的,大大减少了其中的环节。这是厂商最喜欢的一站式采购。很显然在成本和功耗面前,“微不足道”音质就成为了牺牲品。不过,即使采用独立音频解码芯片的提升也是杯水车薪,它起到的作用只是降低芯片之间的干扰,保证解码过程中的低错误率,和我们想要的音质还有很大的距离。
● 万年的难题:电池
一提到电池就是许多用户的伤心处。从锂电池发明到今天,电池技术的前进步伐远远跟不上核心硬件的功耗需求,核心硬件就像是一个马力越来越大的发动机,但是过小的油箱却不能让这颗“心脏”在赛道上驰骋,这种有苦说不出的感觉极为不爽。
提升音质方法并不是秘密——不计功耗,尽可能拆分每一个部分。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很出色的供电系统,然而不给力的手机电池在面对核心硬件与屏幕的时候就已经小马拉大车了。一个3.8V的2100mAh的电池还想怎样?换超大的电池,还是缩减掉音频部分?结果可想而知。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