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做事一根筋,既然认定了,我就会一做到底,而且必须做好"在得辉达"乐动2014"经销商年终大会上,董事长唐文亮一语惊人,这样一句掷地有声的发言,不仅赢得与会经销商代表门的尊重与信赖,也成为乐天下津津乐道的话题。记得马云曾说过一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对大部分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个人不要放弃今天。马云这句话的内涵不正是"一根筋"的表述吗,做人能不能一根筋,我不妄加论断,但做企业,必须一根筋。
得辉达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经过11年的积累与发展,2008年乐天下品牌应运而生,再到如今,乐天下成为品牌音响的佼佼者,乐天下一步一步的前进,除了先进硬实力的打造,还有一种软实力的支撑,那就是唐文亮所说的那种"一根筋"文化。
作为得辉达的领路人,唐文亮有一系列的社会荣誉,但抛出荣誉光环的背后,他又是一个怎样至情至性的人呢?在乐东2014经销商年终大会上,唐董避品牌策略与不谈,像人们展示出生活中自己,这样的董事长,或许让人才愿意亲近,正因为如此,才赢得众人的尊敬与肯定,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样一个普通但不平凡的唐文亮。
1991年,唐文亮带着包里仅有的150元钱,南下深圳,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经历。下火车后,用唐文亮自己的话说,"一下火车就迷茫了,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就这样一个小伙子,因为喜爱音箱,就进了一家音响公司,作为最基层的员工,尽最大的努力把属于自己本分的事做好。在回忆那段岁月时,唐文亮说:"我不关心报酬,老板给我睡觉的地方,让我一日三餐有了找落,我就得感恩,至于工资,那是老板的事"。秉着这样一种率真的态度,唐文亮做好自己分内事的同时,自学音箱知识,从每一个零部件,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用心研究,这也为日后成立得辉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那个音响公司,唐文亮一干就是七年,有过抱怨,有过迷茫,唯独没有过离开。在这七年,他看中的不是获得多少金钱,关心的却是自己学了多少。据唐董自己回忆,七年的时间,所学东西是什么也买不到的,正是这七年的积累,才有了乐天下今天的高度。除此之外,唐文亮七年的时间存了两万元钱,这两万元钱便是建立得辉达的创业资金。
1997年,唐文亮正式成立得辉达科技有限公司,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涯。创业之路充满波折,音箱产业更是如此,在公司运营初期,资金周转、市场开拓、设施建设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在困难面前,唐文亮的牛脾气,一根筋风格体现的淋淋尽职。唐文亮说,"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做到底,而且要做好"。正是这种性格,得辉达历经风雨而不倒,慢慢的,随着国内音箱市场的拓展,公司运营有所好转,但因为设备、团队等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得辉达一直为其他品牌做代工,为他人做嫁衣,"谁不想做自己的品牌"但缺乏一定的技术与实力,得辉达并没有盲目的拔高,始终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的积累,为创建自己的品牌做最充分的准备。
2008年,得辉达正式注册的自己的品牌--乐天下。品牌虽然注册了,但创建品牌的准备工作还在继续。当时,很多得辉达人都在怀疑,为什么品牌注册了,还没有正式的研发生产,甚至,唐文亮业内的朋友都劝他,在音箱行业干了十几年了,是该建立自主品牌了。唐文亮不为所动,因为他明白,创建自主品牌的机遇并没有到来,用他自己的话说,等准备充分了,乐天下品牌的发展一年顶别人的十几年。
2012年,在乐天下品牌注册四年之后,终于开始研发生产了,得辉达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直到本次"乐动2014"经销商年终大会,唐文亮才解释为什么12年才研发生产自主品牌,他是这样说的,"没有能力,就去研发自己的品牌,那是骗人的行为,我不做,得辉达也不能做"这一掷地有声的言论,也让人们了解乐天下品牌的成功推出蕴含怎样艰辛的过程。唐文亮告诉与会人员,山西很多煤老板,看到音箱产业的利润,都跟随投资音箱产业,但没有人做出来,或者,有的人这放一枪,那放一炮,做个两三年,董事长做不见了,这是不诚信的行为,得辉达不会这样,既然决定要做,就要准备充分,一坐到底。
2013年,是乐天下腾飞的一年,月销十万,突破乐天下音箱销售里程碑;年销百万,成为音箱行业佼佼者;年23种新品研发生产能力,在行业里独具鳌头,在这一系列骄人的成绩面前,有人曾问唐文亮,有没有想过用音箱挣的钱投资其他行业,唐文亮依旧是那句话,"我这人就是一根筋,只开一个公司,只做音箱产业,现在是,将来也一样,正是这种牛脾气,我才适合做音箱产业"。
在会议最后,唐文亮掷地有声的说道,"你们选择乐天下,是明智之举"!我相信,这种言论不是一句口号,是源于充分准备的底气,是源于坚持不懈的努力,更是源于唐文亮一贯作风的牛脾气。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