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正旺的DSD格式有多强大?
最近的HiFi圈里可以说刮起了一阵DSD的台风,所有设备一夜之间都开始支持DSD格式,甚至这个传统的行业里的顶级大牌们也都开始争先恐后的更新自己的解码设备来支持DSD格式的码流文件,而对于这个体积巨大,曾经SACD独用的编码格式究竟有着何等的魅力?
DSD究竟有多强大?
DSD(Direct Stream Digital)直接比特流数字,它是Sony与Philips在1996年宣布共同发展的高解析数字音响规格,DSD新技术与DVD的音响技术指针竞争,用1bit比特流的方式取样,采样率2.4MHz(CD 44.1kHz取样的64倍)的高取样方式,直接把模拟音乐讯号波形以脉冲方式转变为数字讯号,以将近四倍于CD的空间,储存音乐,因此可以提供更为优秀的声音效果,由于取样次数高,所以取样过的波形很圆顺,比较接近原来的模拟波形。再者由于不采用多位,省却位转换程序,降低了因为数字滤波而可能产生的失真与噪声。还有,由于不像多位系统般容易(位越高就越容易)受到电源或外部干扰的影响,因此理论上质量会比较稳定。当前的SACD player,兼容性,无论是DSD支持者或是传统CD的拥护者,都将是双赢的局面。SACD(Super Audio CD)是新一代数码音响规格,以超高速取样(2.8224MHz,为CD的64倍)声音以0和1连续的量子化,可听频域的动态范围约为120dB,可能收录频域约1000kHz,结和了传统模拟的温暖及超高的分辨率,SACD多声道的音质包含了6个独立的音轨,每一个音轨都可以读到没有经过任何压缩而完整的DSD规格(Full DSD Bit Rate)。
但是其实DSD的问题很严重并且显而易见,与之前的格式问题相比,DSD的问题并不在它的声音素质上,可以说DSD的声音素质是毋庸置疑的优秀的。但是其实这种技术诞生已经将近20年的时间,而在近两年才火起来,那么前面的十多年它去哪了?一些录音业内人士曾经告诉我,其实在推广DSD录音的时候索尼和飞利浦将DSD录音设备的价格定价非常昂贵,几乎没有录音棚愿意购买,于是DSD格式也就逐渐的胎死腹中,而时隔这么多年再次出现,现在的扬声器和解码、放大的技术发展都能更好的展现出DSD的高水平,但是问题一样明显:没得听。
真正喜欢音乐的朋友会发现DSD的音频基本分为两种:PCM码流转录和DSD直接录制。而后者很少有值得聆听的专辑,除了部分流行音乐之外,古典音乐几乎没有很好的演绎。而对于PCM转录来说,在录音的源头就并不能达到DSD的水平,也就变得毫无意义。
总结:
对于这几类的音频格式来说,相信广大读者也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了,对于自己的使用需求来说,选择合适的音乐文件是节省空间和减少自己麻烦必不可少的。
对于这几类的音频格式来说,相信广大读者也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了,对于自己的使用需求来说,选择合适的音乐文件是节省空间和减少自己麻烦必不可少的。
于梦琦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