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好马配好鞍,SACD对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的要求都是非常苛刻的,传统模拟设备已经力不从心。因此厂商们又要为此推出全新的数字放大设备。例如SONY当年推出的合并式功放TA-FB940R就是一款非常经典的数字扩大机,它的频率响应、动态范围、瞬态响应都更好,最适合重放SACD的高解析力音乐。新型数字功放的诞生可以说为SACD系统提供了功率放大器的解决办法,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用户的听音成本。例如当年(大约是2005年)SONY这款TA-FB940R功放就要3600元,真心不便宜啊。
虽然可以录音和播放 但DSD却很难编辑(图片来自:Google)
除了硬件成本高昂以外,其实DSD格式自身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可能是由于Sony非常严格的版权保护,虽然可以用DSD录音,但编码素材却很难编辑,因此大部分音乐都是先以PCM编码录制和制作,而后为了发行需要才重新编辑为DSD格式。所以DSD更适合将模拟时代的母带进行数字化,从而对音乐作品进行有效的保护。但这显然让DSD格式拥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也是为什么录音棚里很少有DSD录音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DSD不是很适合做多声道录音,因为DSD的带外噪音会大大影响作品的总体噪音水平,这取决于实际的混音,以及声道之间动态范围的关系。考虑到带外噪音的限制,当多个声道的噪音加起来时,录音的品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此,Sony与飞利浦于2008年又特别开发了一种全新的DXD格式(24bit/384KHz的PCM录音技术),它是面向SACD的高清低噪音录制和编辑的极限数字清晰技术。虽然它被认为是最好的DSD源记录格式之一,但DXD实际上还是PCM,只不过它拥有足够高的采样频率和足够多的量化位数做保证,音质上并不逊色于DSD,这就导致DSD的处境更加尴尬。有人说在录音技术上,DXD肯定会取代DSD。另外也有业界人士分析Sony将放弃DSD。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