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在国内的多媒体音箱中算得上是一个老品牌了,但从2005年以来,冲击波在国内的市场上有些“沉寂”,似乎没有以前“活跃”了:除了一些常规的装机2.1和迷你便携音箱之外,冲击波没有推出特别具有创新意识的产品,在市场运作上,也没有什么振奋人心的大动作,面对国内多媒体音箱市场这么大的一块“蛋糕”,许多新锐企业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难道冲击波对此无动于衷?带着疑问,笔者采访了冲击波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刘维卡先生。
冲击波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维卡先生
刘总说笔者看到的现象确实是冲击波面临的一个问题,从2003年开始,冲击波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也极力向海外市场进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一种假象:冲击波似乎不重视国内市场,其实冲击波一直在苦练内功,通过国内渠道的深耕细作和一些定位精准的大众产品,冲击波在华南的一些省份依然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冲击波的经典作品:SC-2121、SC-2110
如果企业向国际市场进军,那么欧盟的RoHS标准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刘总给笔者说RoHS标准看似是一个环保的协议,其实是一个技术门槛和贸易壁垒,这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必然会带来一场强制洗牌的运动。这对于国内现在鱼龙混杂的多媒体音箱行业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冲击波已经通过了欧盟的RoHS标准,对于国家信息产业部与国家环保总局等相关单位于2006年2月28日联合制定推出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第39号),刘总也很支持。
冲击波的品牌关注度一直在国内前十强之内,这是一个无形的财富,这意味着只要冲击波决心做好国内市场,还是会有很大的机会,刘总表示冲击波肯定不会轻易放弃国内市场,因为这是冲击波的立身之本,国内巨大的市场吞吐力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回避的,冲击波会在保持品牌优势的同时,仔细分析国内市场,对产品架构和定位进行细分以符合国内的消费习惯。
刘总还给笔者说,冲击波曾经有一阵子走过一段弯路,那就是把企业的产品线拉的过长:除了多媒体音箱之外、还涉足过MP3和MP4等随身数码设备,这些产品的市场现状和多媒体音箱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冲击波在这块领域内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消化不良”,现在的冲击波改变了这一现状,已经专心于多媒体音箱的研发销售上。
冲击波在2007年会加大对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加快新品研发的速度,力争能处于同行的前列。作为一个有着11年历史的老牌厂商,笔者期待它能迎来事业的新高峰。
- 相关阅读:
- ·要的就是性价比 魅动WiFi音箱淘宝众筹
//sound.zol.com.cn/558/5581855.html - ·寻觅三频均衡的音箱 这几款值得你入手
//sound.zol.com.cn/558/5581678.html - ·HiFi之声 BOSE Soundtouch10无线音箱
//sound.zol.com.cn/558/5582074.html - ·打造真实家庭影院 投影机+音响巧搭配
//sound.zol.com.cn/557/5577991.html - ·极速连接+语音控制 O2智能云音响体验
//sound.zol.com.cn/557/5579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