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对于多媒体音箱市场来说,前年的关键词是“Mini”,去年的关键词是“独立功放”的话,那么今年的关键词会不会是“电子分频”?今年多媒体音箱市场最重头的现象就是2.0音箱重新“爆发”,而众多的2.0产品中,又以电子分频的几款产品风头最劲。从各大厂商的后续计划来看,也有不少其他人开始对电子分频越来越感兴趣。
而从消费者这一方来说,对于电子分频这种接触很多(2.1基本全是电子分频),宣传时间却很短的技术,很多人也很感兴趣。但是,与此同时,对电子分频的误解也有很多,特别是众多的厂商和媒体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有时候还有意利用了这种误解。更把情况搞得很乱。所以,我们不妨来根据近期所发现的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来讨论一番。
一、电子分频和有源分频、前级分频、主动分频都是什么关系?
简单一句话,它们都是一码事的不同名字!
这些名词其实都是指的同一种分频设计。即在音频信号输入功放之前先行进行分频处理,然后分别对不同频段的信号单独进行放大的设计。相应的,我们通常所见的分频器连接扬声器单元的分频设计,称之为“功率分频”、“无源分频”、“级后分频”、“被动分频”等等等等。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里面最常用的“电子分频”的名词并不太好。这个词实际并不能一目了然的说明这种设计的特点。“电子”分频,难道相对应的叫“机械分频”不成?
笔者个人猜想,“电子分频”的名词,也许是从当年“电子电路”和“机电电路”的分类而来的(正如我们的的“电脑”,全称应该是“数字电子计算机”。这个名词是区别于以继电器为开关逻辑部件的“机电计算机”而言的。后者的代表作就是当年破译“恩尼格马”的“炸弹”)。即把分频做在功放上的纯电子电路称为“电子分频”,而将做在音箱(属机电设备)内的分频电路归入“机电电路”一类。不过这种分类放到现在实在已经老套了。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个人猜测。
相对来说,“有源分频”和“无源分频”的叫法也颇为不妥,因为电子分频同样有无源分频的情况。这里的源,和“有源音箱”的有源类似。指的是分频原件有独立的电源输入,音源信号仅为待处理信号,不为驱动分频原件提供能量,而无源分频指的是分频原件仅靠音频信号来直接驱动。
笔者的个人意见,“前级分频”才是最为贴切的说法,因为它概括了电子分频设计的最本质特征,并囊括了各种不同的电子分频类型。不过“电子分频”这个叫法已经约定俗成,使用最广,所以下面的文字里,我们也继续使用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