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小梵,一见倾情——倾听梵高360
作者 杭州 何元
很幸运的,成为麦博梵高360的50名试用者中的一员。
在几个月前就感受到麦博梵高系列的强势宣传,多多少少对这款音箱充满了好奇心。曾经在电脑城听遇到店主的强烈推荐,但在吵闹空旷的电脑城中,实在惨不忍听,迅速逃跑了。
不久,发现这个试用活动,又幸运的成为试用者,兴奋的领回音箱……
包装纸箱是还算精致的彩色纸箱,360的照片、传说中的Peter Larsen先生温文尔雅的礼服照片,再有就是麦博引以为豪的V12扬声器的介绍。
拆开包装,两只小巧却有点分量的卫星箱,一只方方正正的低音炮,还有独立的站立式功放,分量不轻。配件方面有卫星箱与功放的连接线和两种不同的信号连接线。最后,一本太薄的说明书,还有少不了的是梵高系列的小幅彩色宣传海报——如果换成大幅的,相信一定会有人贴在墙上“供奉”的:)
选择的这款360是玫瑰红色。
一,外观与内在
1,低音炮:(外形尺寸222X248X228mm)
这个尺寸不失作为炮的分量亦不会显得笨重,箱体整体是黑色,玫瑰色的前面板在边角处使用弧线使得整个箱子活跃起来,面板网罩上镶有一枚金色的徽章,是其引以为豪的V12和Peter Larsen签名,面板下隐藏的就是5.25英寸的低音单元,但是印象深刻的是折环的弹性极佳。导向孔位于左侧,这样的好处在于处于狭窄空间时,体型相对较大的低音箱靠墙放置而不影响音质。
卫星箱(外形尺寸89.5X95.5X120.5mm)
梵高360的卫星箱体积小巧,做工算比较精致,全封闭注塑箱体,有点分量,不箱此种体积塑料箱的重量,看来其中暗藏的V12有点分量。底部4颗软垫,能一定程度上吸收谐振,但是如此小的箱体让人担心其大负载时的表现(在后面的试听中验证了这一点,音量开大,中频量比较足时出现了轻度谐振)。
箱体采用很特殊的造型,从后侧的椭圆柱逐渐过渡到正前侧的平面,不显突兀,突出之处在于上方的倾角切割过圆滑过渡到垂直正面,虽然是梵高系列定位相对最低的一款,个性并没有被忽略。这种造型也体现了注塑箱体材料在可塑性方面的优势。V型的防尘面罩与箱体配合也很精妙,取下面罩,露出神秘面纱的V12全频带音箱呈现于眼前,这个作为全系列音箱最大卖点的V12,除了做工还算精细,看不出特别之处,究竟如何,咱们听着瞧。
图表 3 卫星箱(含网罩)(除去面纱)
图表 5 传说中的V12全频带扬声器
图表 6 V12
磁钢尺寸相对2.5寸单元倒是不小,就是外观显得平庸,如果外面使用黑色涂装可以显得高贵很多。
独立功放(外形尺寸201mm×72mm×212mm)
这个价位音箱的采用独立功放,目前还算不多见,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方便调节、易于摆放,还可消除振动、过热及磁电干扰导致的音频失真。既利于散热。
功放正面的各个按钮自下而上分别为power、总音量、高音调节以及低音增益。下方是一条LED光带,通电后会发出蓝光,在夜晚时小有味道。
在功放的背后,各输入输出端口有条不紊地排列,麦博为梵高360设计了2组输入,其中一组专为电脑输入设计3.5mm的接口,而另一组则为DVD、VCD等传统家电设计的标准RAC莲花头。需要指出的是,在3.5mm接口有信号时,RCA接口是自动屏蔽的,至少我领到这一款是这样。在原配附件中,360附带了三种方式的信号线(RCA-RCA,RCA-3.5mm,3.5mm-3.5mm),这个倒是十分罕见,在不会大幅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用户多种音源输入的需要,这点值得称道。
外观简洁明了,使用方便,就是旋钮手感不是很好,信号输入连接使用RAC莲花头+3.5MM接口,在接上3.5MM接口时,RCA会自动屏蔽。
图表10 2枚运放(4558)+4枚功放(TDA2030A)模块
采用中低端音箱典型的4558和TDA2030组合,相比NE5532和LM1875,功率略小,音色上也略微偏硬(在还未知道IC模块之前试听就发觉声音确实有点偏硬)。
两枚TDA2030A分别推两只卫星箱,另两枚互挽推低音炮 。四枚功放芯片使用大面积竖立散热片,配合功放的立式设计以及箱体外壳的散热孔,既保证了散热效果,也不会有外壳过热烫手的状况出现。
相对四枚TDA2030A,变压器的储备功率显然不够,不过如果换用更大功率变压器,扬声器恐怕吃不消4枚TDA2030A的全力推动。
TDA2030A是SGS公司生产的单声道功放IC,该IC体积小巧,输出功率大较大(18w);音色中规中举,无明显个性,是中低端音箱的最常见功放IC。
TDA2030A最大的特点在于,静态电流小(50mA以下),动态电流大(能承受3.5A的电流),其发热量相对于LM1875小很多,对于中低端音箱来说有利于散热。
在机箱外使用螺旋式的保险丝插座,使得保险丝的更换极为方便,不必为这点小毛病大动干戈拆开机箱,这处不起眼的设计倒是很体贴。
二,仔细聆听梵高360
没有特意使用褒箱软件,而是不断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待到箱子熟了,再仔细聆听偏爱的试音音乐
一点一点随意听以平常心找渐入佳境的感觉,毕竟绝大多数买多媒体音箱的消费者不会特意去褒箱。
全新时刚刚开始听,不用说整体感觉一定会是明显生硬,中低音区放不开很沉闷,高音部分脆而亮,倒是有蛮适合夏天的凉爽感觉:)
眼看试用报告交稿日期日益临近,该是坐下来仔细品味的时候了。
音箱摆位十分重要,好音效摆出来,低音炮要实现最佳低音效果,放置于地面,离人的位置略近,卫星箱放置与桌面两侧,间距1.5米,听音位置于在离桌1.5米(若靠太近,听音整体感必定大打折扣。
所有曲目在播放时音量位置处于音量旋钮2/3处,高低音处于不增益状态,少数曲目使用选择最高高低频增益。使用PC时音量与波形都处于90%状态。
音源:
1,普通PC——AC97声卡,REALTEK650CODEC,寒酸?另类?穷人的标准配置:其实主要因为偶没有独立声卡)
90%电脑用户使用AC97声卡,独立声卡用户比例不大,HDaudio远未普及。
需要说明的是AC97声卡并不能发挥360的实力,音质是打了折扣的。
2,国产知名品牌中高端DVD播放机,(支持DVD-audio,可惜我没有这种碟)
一台这样的DVD也是许多人常用的音源,无论看电影还是听音乐,播放CD以及电影还原度以及性噪比远胜一般中高档声卡,挖掘梵高360本身极限不成问题,所以决定将试听重点放在这里。
1, AC97-高比特率mp3
1) 王菲-《天空》320kbps(高音位置100%,低音位置100%)
王菲比较早期的一首歌,发表与1995年左右,音效制作在当时流行乐坛堪称经典,空灵,其具很强的空间感,用来考察播放音响的声场,如果放在mp3上或是达不到一定水准的音响上听,根本听不到一点天空的味道,只是能听到王菲的吟唱而已。
曲目开始,最初只有王菲的吟唱伴随着合成器带有天空感觉的中音和低音,空间感表现一般,声场开阔度一般。36秒左右,从远处传来的鼓声点击加入进来,声场有所改善,鼓声闪现,频率比较低,低音炮不足以充分表现,但鼓声并不算拖泥带水。高音部分加进来,高音部分较为高频的咝咝声清晰干净并且柔润,只是量感方面稍有不足,随后复歌部分弦乐部分加入近来,配合歌声,整体感觉中规中举,不显凌乱也不会十分出彩。王菲早期的声音远没有如今这样成熟老练,带有点点的忧伤,复歌较多的缥缈假声表现令人满意,人声的“天空感”还是有所表现。
对于梵高360这样的多媒体音箱,期望磅礴的声场是太过苛求,但以听流行音乐的角度讲,还是比合格分要高出不少。
2) Sting - [Brand New Day]—— 《A Thousand Years》(高音位置100%,低音位置100%)
STING的这首《A Thousand Years》是绝佳的音效测试曲,可以用它来检验音箱低音效果以及细节表现能力。
开始前十秒的音效属于超低音范围,频率低于40Hz:第1、6、10秒3声遥远的雷声由远及近,第2秒右前方的类似水车的音效,第5秒的风声和第8秒的直升机由隐约可闻的左后方移向左前方,第10秒右前方的海浪声,然后才是前奏。
第11到37秒是一段连续的低音和鼓点伴随着各种效果声,37秒以后伴奏的BASS低音下潜很深,非常温暖,用于测试低频非常好,一般的喇叭可能是听不到的了。
2分10秒的时候在左前方大概10点的位置比耳朵稍高的方位有一声清脆的三角铁,这时候旋律正在进行,一般喇叭听到都难。
梵高360的表现:
低音跑喇叭在努力振动,但基本听不到任何雷声,能够听到微弱的类似水车的音效,风声从第六秒开始可闻,第八秒的直升机音效相对清晰的出现,勉强可以辨别出声音方向,10秒左右海浪声微弱可辨,但基本淹没在合成器的低频背景中。37秒后的BASS声清晰可闻,并且很温暖。2分10秒的时候在左前方的一声三角铁可以听见,可能是三角铁位置比较远缘故,感觉不清脆。
小结:对于这种中低端2.1声道多媒体音箱来说,要考察这段音乐有点难为音箱了,由于多媒体音箱和其本身的局限性,超低频是太过奢望,不过从这首歌里还是能充分体现360低音的低沉温暖感觉,个人很是喜欢这种慢节奏低频的饱满。
2,DVD播放机
CD:
1) 区瑞强《民歌味道中国旋律》——《陌上归人》《父母恩》
区瑞强号称香港发烧天王和民歌第一人,也称当今粤语歌唱得最好的人,其地位和蔡琴在女歌手中地位相似,拥有多张发烧级专辑,也是许多发烧友用来。区瑞强歌曲一般不会用大气度的乐器表现大气势和大场面,几乎都是云淡风清,不需要十分大型的音响就能较好的表现出基本意境,只要中音不是很差劲。不过要表现出深入的水准,还是需要音响系统的高水准和温润风格。
《陌上归人》是这张碟中个人个人最钟爱的一首,开场的口琴在吉他衬托下,一开场就把夕阳的金黄色展现出来。口琴出现在歌曲中多半是极度忧郁的,开场的口琴属于口琴的中高音域,很是动听。吉他在这首歌中清淡的隐现于区瑞强的嗓音之下,不时轻拨出清爽的拨音,不很强列却很有柔韧感。高音部分配器同样清淡,轻轻符合点缀符合整个节奏。区瑞强的嗓音自不必多说,磁性的魅力中音不卑不亢,低沉的泛音,浑厚的中音,轻飘的齿音,声鼻腔的共鸣之处毫无浑浊感。
《父母恩》这首歌基本属于清唱,背景音乐仅仅有夏夜里的昆虫,完全是区瑞强歌声的精彩演绎,这首歌极度体现了区瑞强的演唱功底和实力,安静而凉爽的夏夜感觉,相当娓娓动听。在这首歌中较多表现的是嗓音鼻腔的共鸣之处,微微慢速的鼻音颤音十分迷人。齿音也动听的重点,十分清淡刺激心灵而丝毫不刺激耳朵。听到心旷神怡
以此价位的多媒体音箱听区瑞强,实在找不出什么理由来批评什么,V12扬声器真的不错,如果卫星箱体有所升级相信还会有提升。
3)蔡琴——《渡口》《被遗忘的时光》
蔡琴功力极为深厚、有大家气度勿庸置疑,这位天后的歌曲是音响设备评测不可或缺的,那不愠不火充满磁性的歌声让人回味无穷,蔡琴的嗓音所处的频率段往往是大部分音箱最弱的地方,一旦存在设计上的缺陷,蔡琴的嗓音就表现得很单薄,磁性的滋味荡然无存。
A《渡口》是一张著名的发烧试机碟,可以考究音频、功放和音箱在播放人声时的效果。该曲使用四件乐器加上蔡琴的歌声生动地营造出了“渡口”的氛围。
这首歌的前奏便动人心魄,极为沉厚的六声大鼓,加上声如木质的板鼓的敲击,吉他抒情的弹奏,恰到好处的吉他拨弦,恰到好处,清亮明快,十分惬意。低音提琴的一声与大鼓的鼓点同节奏而震荡幅度更大的拨奏,这一声声拨奏需要细心地听的,低音提琴声隐现与鼓声之下与鼓声交融,鼓声相对短促,而低音提琴泛音会相对持久,在鼓声隐去的一两秒内凸现出来,温暖而低沉。
开场鼓点,有些沉闷生硬,鼓声点起时低音扬声器很大的振幅,但还是表现力不够,鼓声的距离也不是十分遥远,低频深度有限,并且声场有限。毕竟低音扬声器口径只有5.25英寸,加上箱体和电路本身的局限性,梵高360这一档次实在无能为力。板鼓的木质感倒是表现的很不错
“让我与你握别……”蔡琴的声音略带颤音的登场,这首歌蔡琴歌声属于其较高音域,360的表现倒是很不错,清亮而不是温润,十分舒服。吉他在这首歌中展现了其巨大的魅力,让整首歌活起来。V12扬声器表现吉他中高频段还是游刃有余的,富有弹性的吉他弹奏,将“渡口”的沧桑感觉展现出来。不失时机的拨弦清爽明亮,极富韧性,是整首歌的点睛之笔。非常动听。
B《被遗忘的时光》,在《无间道》中大大的露了一把脸,无论是影院观看还是家庭影院观看,甚至给了许多根本不了解不关心蔡琴音乐的人巨大的震撼,不用很长,前面不到一分钟的清唱就足够刻骨铭心。
这首歌重点考察的就是蔡琴的歌声的听感。歌曲以立体和通透到可以触摸的吉它配以娓娓的人声,极有说服力,细节、口型和空间感难得一见的好。
“是谁,在敲打……”清唱响起,中频量感十足,歌声在耳边萦绕,齿音表现不错,比较自然不会过于突兀或是低调,感觉蔡琴就在很近的地方,但还不到耳边那种水准。不过不足之处还是在于,表现蔡琴的声音时不够暖,嗓音鼻腔的共鸣之处稍有浑浊感,中频回声部分表现力,显得蔡琴声音变得有些年轻起来,但整体而言还是比较连贯。
在进一步开大音量后,卫星箱出现轻微谐振。不过看看360那小巧的卫星箱,还是注塑箱体,这已经是个很了不起的水平,梵高系列中定位相对一些的几款特别是361和570在这个方面应该会表现好一些。
3) 朱哲琴-《阿姐鼓》——《阿姐鼓》
虽然让这个价位的多媒体音箱来放《阿姐鼓》这种烧的有点程度的音乐有点变态,但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听听,当然仅作参考。
贯穿全曲的电声合成低频从一开始就扑面而来,只是朱哲琴遥远的声音太过平淡,但定位准确不是很准确,人声被低音部分掩盖,太过平淡,倒是其中的和声部分吟唱显得相对缥缈。
至两分钟左右,突然大鼓响起,其鼓声的力度与低频深度很令人吃惊和意外,虽然与左右的手鼓、中间的人声混在一起,层次并非十分分明,但鼓声力度十足,朱哲琴的齿音只能说是依稀可见,倒是让人对360的低音炮倒是刮目相看。
在大动态时电源部分和滤波部分的的设计的局限性,播放这种类型音乐时有些顾此失彼。在播放这类发烧级音乐时多媒体音箱还是太嫩了点,电源储备功率不足,扬声器以及箱体都远无法达到如此高的要求。
4) 张清芳-《花雨夜》
张清芳和林林志炫的嗓音在流行乐坛是公认的两付金嗓子。虽然很少有人用张清芳的歌来试听音箱,但其听感可以一定程度代表流行音乐的听感。
音乐开始,笛声出现,空间感不是很强,合成器低音很低沉,表现一般,倒是其间出现的鼓声感觉很好,符合流行音乐的听感。张清芳的声音听起来很清亮,却有些突兀,整体感觉略显混乱,可能由于我一开始离音箱太近,把自己的位置往后挪一挪,距离音箱两米左右,此时整体大为改善。
5) 黄莺莺-《葬心》
《葬心》相信是发烧友比较熟悉,并常用来试机的曲目,就用它来考验音场、音色、高低频伸延度与动态冲击力。
作为《阮玲玉》电影里面的主题歌,黄莺莺把它演绎得惟妙惟肖,这首歌也是很多真正理解音乐的电台DJ的钟爱曲目。伴随着几声轻叹,熟悉的音乐响起,时光仿佛回到了旧上海,在霓虹闪烁、灯红酒绿的南京路上,于一个个浓脂艳抹的旗袍女子擦身而过,《百乐门》歌舞厅里依然喧闹如常、歌舞升平,舞台上一个穿着入时的女子正这样的唱着,中频细腻圆润,歌声中流露出几分哀怨和无奈。电影的意境浓缩在歌曲之中。
在实际播放中,低音鼓汹涌而来,强劲震撼,声压很足,有凝聚力、层次感和弹性度,下潜感觉并不真的很深,但震撼的低音震撼之处并不是那种频率很低的超低频,而是人耳比较敏感的低音频率范围,此段频率对音箱的要求,也不会有发烧碟那么高。无以伦比的电子贝司及人声透明、宽松,甜美悠扬,黄莺莺的声音听得让人如痴如醉,其中透出的哀怨与凄凉让人不能自已。
意境相似的音乐还有林忆莲-《夜玫瑰》,(《红玫瑰,白玫瑰》主题曲),十分喜爱,可惜一直找不到音质好的版本或是CD。
DVD
1)Eagels-《Hotel California》
这首老鹰永恒的经典,七十年代的曲目,九十年代的演唱会演绎,已经成为几乎试听时必备的曲目。里面搀杂着多种乐器,包括手鼓、吉他、贝斯、沙锤等等,因此对音箱的细节和定位要求也比较高,主唱嘶哑高亢的嗓音也让人百听不厌。
音乐开始,最先登场的是掌声和吉他,忧郁的吉他琴声让人无法自已,吉他中带有的忧郁从一开始的独奏就强烈感染听者。贝斯、鼓声开始加入进来,掌声甚是动听,长长的前奏就足够成为经典,丝毫没有混乱的感觉,其中的鼓声短促有力,鼓声低频量感还是略显单薄。然后沙锤加入近来,沙锤的声音只能用可见来形容,显得有些生硬而不够清亮。主唱魅力嗓音登场,没有撕心裂肺却沁人心脾,淡淡的沙哑更多的带有一点苍老的高亢,手鼓、吉他、贝斯、沙锤的声音与主唱的声音配合极佳,整体听感让人陶醉。
每每小高潮,掌声与尖叫声都会大作,临场各乐器的节奏感非常强,贝斯和鼓声稍显不足,但手鼓、吉他、沙锤配合下还是构成很好的现场感,不失时机的掌声空间感在360上表现的非常不错,在360上听《加州旅馆》,没有惊喜,最大的缺陷不在低音,而是在高音的沙锤表现上。在高音V12以全频带扬声器的标准来看,已属上佳,但相对素质较好的高音扬声器还是有一定差距,不仅频率响应上,更在于显得生硬,这也是全频带音箱的天生缺陷,毕竟在设计上多少会顾此失彼,其基本构造无法实现很高水平的高音表现。
6) Rammstein——Live Aus Berlin (LIVE)
(播放这种音乐,当然要火力全开,高低音增益均调至顶端)德国战车拥有众多狂热歌迷,听战车就是听刺激,听战车就是要听疯狂。这张DVD是战车的的柏林演唱会。
即使不是现场,战车的音乐已经足够沸腾,火热中带着冷酷。在360上听来,其低音炮的表现依旧让人满意,而中高频的要求不会太过苛刻,倒是V12相对较为硬的中高音有利于表现主音的冷酷无情的嗓音,冰冷抑或火热,声声刺入心扉,加上歌迷的尖叫,让人热血沸腾。所有曲目中中音部分相对较少,对音箱的整体要求相对较低,快节奏的低频倒是要求低音单元的快速响应,在15平米小空间范围内的低频量感要求上来说,电源和功放对扬声器支持良好,低音炮响应良好,整体听感很不错,声压水平倒是可以接受。如果要求更大功率和更大声压,就勉为其难吧。
只要没有疯狂到急致,360听这类激烈的音乐表现力不会让人失望。
以上DVD试听若是放在具有5.1声道的“梵高360”上来听,效果
小结:
从麦博梵高系列的最低端一款试听来看,麦博在这一系列产品中的进步是巨大,无论是外观还是内在,低音表现十分令人刮目相看。最大卖点V12全频带扬声器表现不俗。但可能是由于我的这台360还未完全褒开的缘故,也可能个人偏好温暖一点的中高音,对高音的听感要求比较高,所以对V12的中高音表现不甚满意,也许梵高系列中那款古典气质的330更适合我的口味。听音乐这个东西的口味是很个人的东西,个人很钟爱老歌。
总之,梵高360的表现还是很令人满意的,表现远远超出我的预期,在其价位中表现极佳,性价比不错,更重要的是360彻底摆脱了之前麦博中端以下音箱的强烈音染。况且这还是是梵高系列最低端的一款,据麦博工作人员介绍,其他几款330、361、370、550、570各自有其特殊针对性,有针对温惋怀旧听感的330,有针对游戏的370,有针对追求低音效果的550,各款扬声器完全一样,只是电路方面和箱体方面设计有差别。这样的一个系列产品针对不同口味的做法十分聪明,节省开发成本又能覆盖不同市场,在国内多媒体音箱厂商中可谓是开创先河,不过有一点就是一系列产品型号太过繁多,恰恰误入了产品定位的重大误区,产品线太长,反而让次特色产品冲淡了最突出产品的优势!梵高系列最大卖点还在于Hi-fi音响届名流Peter Larsen的加盟,其曾任职的大牌音响厂商在稍有音响爱好的人当中无人不知。给人十分信心。
后记:
初次接触麦博音箱是98年,那时的品牌还是“麦蓝”。在朋友家,看到朋友玩那时的3D空战模拟游戏,战机起飞时的震撼效果把我吸引过去,看看究竟是什么音箱。朋友指着桌上的并不起眼的音箱介绍,这叫麦蓝,初次接触就让我记住了这个牌子。再听音乐,同样有小小箱体难以想象的震撼感觉,但是,这种震撼却是极不真实的渲染。后来知道这是当时麦蓝低端的2.1音箱型号M-200。在之后时间偶尔听到麦博低端2.1音箱,一直是此种强烈音染效果。唯一突出的也仅有这种高声压低音,以至于这种音色特点在我脑中成了麦博的代名词。
因为最早接触的多媒体音响品牌就是麦博,所以对其期望值一直比较高,但长久以来一直是失望居多,产品个性欠缺,市场推广不佳,品牌美誉度不高。因为大多数消费者不是真正听到效果买,最基本的选择条件是外观个性,品牌形象,传媒推荐。
对于传媒推荐,我相信那些纯宣传性的介绍相比客观的试用报告可信性差很多,对于新产品进行这样类型的试用活动是十分有效和必要的。纯粹的鼓吹报道只会增加消费者的反感。希望麦博将这次梵高360试用活动是只是个起点。
这次梵高系列的面世让我重新看到了麦博的希望,希望梵高系列是麦博起飞的起点,也希望中国品牌的音响能不断提升自己与国际看齐。
因为热爱音乐,钟情于电脑和数码,长期关注电脑相关的报纸、杂志以及网络等传媒。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多媒体厂商,麦博这个名字当然是常客,但站在我对音箱外观及个性的挑剔,长久以来却没有发现一款能让我引起注意的款式。
与麦博真正亲密接触麦博是在今年,偶然间在电脑城内发现SOLO-2这个大家伙,请回家,喜忧参半,喜的是这个低的价位就把这个沉甸甸的大家伙请回家,忧的是音质方面差强人意,高低音域混淆不清,犹如一盆杂烩。再看导向孔,里面正对的正是高音背面,与整体形象相比,真是寒酸。不过这款音箱在同价位中有着,有着很不错的身子骨,是摩机的绝佳素材……
拆……
在遇见SOLO2的时候同时也同样遇到醒目的梵高系列,商家大力推荐,推荐程度甚至超过SOLO-2,但当时吵闹的电脑城让我“无心恋战”,扛着SOLO-2杀回家……
两个月后,在网上发现了梵高360的试用活动,还犹豫什么,火速报名,之后不多久,接到通知,我进入了试用行列,于是幸运的有了这次梵高360的初次亲密接触……
永恒经典 麦博FC360网友试用珍藏纪念2
源自丹麦的“梵高”――当麦博遇见Peter Larsen
许欣
一 名字的由来:
“梵高”,这俩个字让我立马联想到了荷兰的梵高――那个不羁的天才画家,画家特有的艺术特质同时赋予了音箱一种灵感……。不过很遗憾,我错了,这个音箱的名字并不是来自于他,而是来自它的设计者――Peter Larsen。
Peter Larsen资料:
Peter Larsen先生,丹麦人,音响行业从业30余载。1974年,他在挪威Seas(西雅仕)开始他的音响职业生涯;1979年-1987年在丹麦Vifa(威发)任总工程师;1987年-1993年,先后为丹麦Dynaudio(丹拿)和美国JBL公司设计高级扬声器;1993年起,先后任法国Audax、英国KEF、丹麦Vifa、英国NXT等著名品牌技术顾问;Peter Larsen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高品质扬声器的研发和生产技术的控制,其构思与设计具有独特的内涵与造诣。他同时也是技艺不凡的钢琴演奏家,曾录制多张音质非常好的钢琴演奏CD。他设计与开发的现代扬声器,无论是声音品质还是艺术造型,在全球均处于领先地位。
音响界赫赫有名的Dybaudio Esotech Dome tweeter、Vifa-speak Ring Radiator R25TG等喇叭都是Peter Larsen的得意之作,Peter Larsen设计的扬声器对于欧洲音响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003年12月起,Peter Larsen签约microlab,专项设计高级扬声器系统。梵高系列从扬声器的设计到音响的外形以及产品的品质均由Peter Larsen全权负责。
呵呵,介绍了这么多但是却还是没有和“梵高”俩字联系上,各位看官别急,恕我慢慢道来。
“梵高”音箱的名字来源于Peter Larsen设计的极品音响测试软件,它的名字是FINE Cone(音译为“梵高”)其中包含三项核心技术内容:
1. FINE CONE,意为精密的锥盆设计。
2 .FINE MOTO,意为精密的驱动系统。
3 .FINE BOX,意为精密的箱体。
可见这次麦博梵高音箱360是真正的大手笔。“梵高”俩字除了给人的第一印象(画家梵高)外,还含蓄的点出了这款音箱的背景;麦博这次是有备而来,即使是名字,也隐藏着麦博对这款产品的巨大信心。
二 硬件设备外观
参数
输出功率:46W RMS (9Wx2+28W)
频率响应:30Hz-20KHz
性躁比: > 65dB
隔离度: > 40dB
调节形式:主音量、低音、高音调节
喇叭单元:(低音) 5.25英寸 防磁
(卫星音箱) 2.5英寸 防磁
产品尺寸:(长X宽X高)
功放:201x72x212mm
低音音箱: 248x222x228mm
卫星音箱:96x90x120mm
重 量:总重量约6.3公斤
麦博首创之独立功放高保真2.1系统,操控便捷的人性化设计,消除振动、过热及磁电干扰导致的音频失真。
音箱整体通过一个集成了功放的主控单元来连接低音炮和卫星音箱。这样的设计虽然在连接的时候会有些复杂,使连线很多,不易清理,但是好处也显而易见:首先,独立的的功放可以有效地散热,维护起来也更方便;另外,把功放和低音炮(或者主声箱)分离还能简化音箱设计,避免干扰,提升音质。
卫星箱
V12梵高2.5寸全频扬声器,拥有130Hz—8KHz±1.5dB,100Hz—20KHz±3,dB优异的平直响应曲线,创全球业界新标准。
籍由V12梵高2.5寸全频扬声器优异品质,达成理想点声源播放音效,营造真实3 D音场,还原丰富的层次和细节。
卫星箱的最大亮点在于v12单元。但是,我提醒大家,其他几个因素也不能忽略:
漂亮的外形:时尚元素多多,能够与现代家居环境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塑封结构:全密闭式,虽然不是木质结构,但分量很重。底部4颗软垫,能有效吸收谐振。全防磁的设计确保箱体不会造成对电脑的干扰。而且箱体(FINE BOX,意为精密的箱体)的充塑工艺很好,为发出更好的声音做了充分的准备。
低音炮
5 1/4寸重量级双锶铁磁路系统重低音扬声器,率先采用高成本的低Q值长冲程设计,拥有快速和高解析力的低频素质。
麦博独创之劲量低音重播技术,以低音扬声器单体设计和重低音箱体几何结构为基础,引用心理学理论,重放超乎预期的高质量低频响应。
结构:传统的倒相箱结构。使用的是5.25寸双锶铁磁低音扬声器单元。
低Q值长冲程设计:瞬态反应快速、解析力高,可以使音箱的低频饱满厚实同时又细节清晰。
独立功放:方便调节、易于摆放,还可消除振动、过热及磁电干扰导致的音频失真。独立的的功放可以有效地散热,维护起来也更方便;把功放和低音炮或者主声箱分离还能简化音箱设计,避免干扰,提升音质。
在功放的背后,麦博为梵高360设计了2组输入,其中一组专为电脑输入设计,而另一组则为DVD、VCD设计,可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环境下的需求。同时输出部分也全部采用了莲花插头,进一步保证了声音的传输质量。
三 煲箱
刚刚拿到音箱的时候,我用它稍微试了试音,发现声音很干涩,放不开,低音炮甚至发不出什么声音,不过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新的音箱没有经过磨合。怎么办?不要紧,我们需要把它煲一下。
在我接触到的很多朋友中,很多都不知道如何煲箱。其实煲箱就和煲汤一样,汤在没有煲过之前,无非是食物原料和水的混合物,我们不可能直接拿来享用,只有经过一个文火的缓慢过程后,这锅混合物才会满满变得香醇,给我们良好的舌头感受;煲箱也一样,是一个让喇叭单元磨合的过程,它让冲程等机械运动运行得更平滑,以获得更佳的音质。通常,建议用中小音量进行煲箱,多播放音乐即可。往往在数百小时后,单元可以达到最佳状态(是不是和煲汤一样?^_^)。
当然我的测试时间有限,我不可能去花几百个小时来播放音乐,况且偏向使用频率相对单一的曲子煲箱,也可能会使音箱一段音顺滑了,而另一段却仍然生涩。
因此,我推荐大家使用《AX-煲箱宝宝》,它是一款非常优秀的煲箱工具,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音频发声器(在后面的测试中也会用到)。它的原理是使用一组双声道互相反相的粉红噪声信号(和收音机空台时的吱吱声非常相似。以前听前辈说没有电脑时,他们就是用收音机煲箱的,汗)。粉红噪声在各频率段都具有相等的能量,也是最好的煲箱信号,但是这种噪声很难听。根据工业消噪声原理,反相信号+原始信号会消除噪声,理论上是可以完全消除(操作手法是将音箱面对面的放好,俩个音箱发出的噪声会互相抵消。),实际使用中可以大大降低噪声的响度,不影响你的正常生活,同时保证了扬声器做足够的机械运动。
正确的煲箱步骤
1、先生成一个-6dB的1K的正弦波,用于判断当前音量的大小。人耳对这个频率最为敏感,在相同的能量驱动下,人耳会觉得1K的信号最响亮,根据这个信号响度调整好音量(中小音量)。
2、点击煲箱标签,点开始煲箱按钮。是不是觉得噪声很吵?这是因为2个音箱发出的信号叠加不好造成的。所以,重新摆放音箱位置。将音箱面对面的放好。这样俩个音箱发出的噪声会互相抵消,几乎不会影响你的别的工作。
每次煲箱都可以持续2-6个小时,当煲箱的总时间达到几十个小时后,一般来说,你的音箱声音算是真正煲开了。
四 测试
DAAS测试(失真度)
因为我没有DAAS这样的音箱测试硬件系统,所以让我们来看一下PCPOP上的在对该喇叭的12项指标测试中DAAS频率响应测试图。从图上可以看到X轴表示频率,Y轴表示声压,在130Hz-8KHz ±1.5dB以及100Hz-20KHz ±3dB时这款发声单元有着优异的平直响应曲线,几乎可以媲美高档音箱(这也是其v12名字的由来)。同时,仔细看我加上去的红线,从100HZ到8KHZ,此单元的声压几乎都能稳定在85db左右。
这标志着这款单元能够非常真实的还原声音,在频率的变化中不容易失真。
步骤:打开音箱但是不于任何设备连接(就是断开音频输入),把MASTER VOLUME调到最大,离音箱10公分外没有听到任何杂音干扰音(只有把音箱贴着耳朵才能略微听到)。
结论:静噪比令人满意。
《AX-煲箱宝宝》测试(频率响应测试)
《AX-煲箱宝宝》是AXAudio.net开发的一款纯软件的音频信号发生器,允许任意频率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的生成,算法严密,信号精度非常之高,而本身体积非常之小,可以很方便的携带。能够即时生成频率扫描信号,是一款很好的测试音箱频率响应的工具。(同时AX-煲箱宝宝提供煲箱功能,可以让新音箱加速磨合,尽快达到最佳工作状态。此功能已经在第三环节中充分使用。)
由于梵高360的频率响应十分宽广,覆盖40HZ-20KHZ,所以我们分9个频率来测试。
试听低频时建议拆掉保护网,耳朵贴近卫星音箱测试^_^
试听高频时,让音箱远离耳朵,以免伤害听力
频率(Hz) 效果 评价(考虑性价比)
20 播放时能听到很轻的声音,声音连贯 这个参数低于v12单元的额定参数,接近人耳极限,能达到此效果难能可贵
40 声音有比20Hz时大些(心理作用?) 比20Hz清晰,比较完美了
50 有较沉的声音发出,声音一致,非常稳定 完美
160 有很好的回放效果 声音厚实,完美
300-500 声音清亮,一致 对应人声,完美
1000-12000 声音丰满不空洞,可是有点过于尖利 优秀
16000 明确听到,连贯 完美
20000 声音很轻,但是能听到,连贯 试了试21000仍旧可以,再上就不敢了,呵呵,估计还可以上,完美
主观测试
经过几天的煲箱(每次煲3-6小时,中间要注意间断,让音箱休息),音箱的声音也是越来越舒展,不再是那个食物和水的混合物了,呵呵,已经成为美妙的汤了。
虽然说现在各种测试音箱的软件硬件已经非常丰富了,但是我们要考虑到一点,我们买来的音箱绝对不是仅仅用测试数字来体现的,最终接受和认可音箱的不外乎是自己的耳朵。
“耳朵收货”这个概念是购买音箱时的第一原则。它强调了我们的主观听感,用我们自己的耳朵来触摸音乐,选择适合自己耳朵的音箱。
音箱摆放:
主要就是一个原则,俩个卫星音箱和你的双耳中点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通常把低音炮放在前方墙角附近,最好离墙角1m以上,这样可减小驻波的干扰,PS:我听人声时总喜欢把低音炮放远点。
我先详细说明一下具体评测方法:
因为音箱是2.1结构的,所以主要以音乐、影片表现的主观听感为主。在3D游戏中的定位与声卡的支持密切相关,不作为考察重点,同时测试音箱频响作为辅助的客观手段。
测试音源:
Iriver CD机王 imp-400
Iriver可以说是CD随身听中音质最好的品牌了,而机王imp-400则是Iriver中音质最好的CD播放机。此部机器上市没多久,就已经赢得了相当一部分专业人士的赞赏与好评。
(图14)
测试CD:
中频人声:
介绍:
“夹一片诗意带你走进这音乐遂道,蔡琴的歌声,鲍比达的琴声,淡水小镇的恋恋真情,漫漫沁过板荡人世的红尘足。”
蔡姐相信已没有多作介绍的必要,其老歌是发烧友、爱乐者人手一张的必备之物。该碟的钢琴伴奏和编曲皆由音乐奇才鲍比达一手包办,洋溢着让人如痴如醉的诗情画意。正如该专辑的名字一般,《机遇》从头到尾都带给人一种不尚奢华、平淡如水却感人至深的美妙享受。该碟也许并不能打动那些听惯了所谓“发烧天碟”的人,但它自始至终带给人的却是一种真正的音乐享受,让人轻易进入那散发着淡淡幽香的音乐隧道……
推荐:Track1《机遇》(考验人声)、Track6《月光小夜曲》(考验人声及音频系统的透明度、纯净度,音场的深度、广度)等。记得《机遇》在第六届国产音响展上几乎被放“滥”了,原因没有别的,只因为它把音乐和音响这两个因素结合的是那么完美。
试音结论:
无论是蔡姐的浅吟低唱还是鲍比达一手清新脱俗的钢琴都被360演绎得无可挑剔。
人声的特殊质感,钢琴的巨大共鸣,音符错落有致的弹跳感,静谧的背景和深广的音场等等,都能从俩个v12喇叭中彰显出来,立体感很强,人声和音乐声结合的非常美妙。
男声 Eagles 《Hell Freezes Over》
介绍:
如果说音响界中频男声测试有个工业标准的话,《HOTEL CALIFORNIA》94演唱会版本绝对就是这个标准。无论是在大商场还是各个音响博览会上,每个音响摊位都会在自己的试音架上放上《Hell Freezes Over》的DVD版本。漂亮的画面加上余音绕梁的旋律又叫好又叫座,无论是听过此曲的人还是没听过的人都会驻足倾听,感受那种匪夷所思的异国情调。
听点:《HOTEL CALIFORNIA》在100首最经典的吉他solo中名列第一,这段solo非常清晰,清晰到你可以听清楚即使是抚摸吉他声音这样轻微的细节。所以在听这首曲子时竖起耳朵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掌声,吉他声,轻轻的叫声还是歌声,总之,听的越多,你会得到越多。
试音结论:
360能捕捉到《HOTEL CALIFORNIA》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抚摸吉他声音这样轻微的细节”)。吉他声,掌声,呼喊声,人声(主唱)中间的衔接也十分紧凑,造就了一个异国的《广陵散》。
PS:在第三十秒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女孩发出“啊”的一声,接着是一声口哨,然后人群中另一个更年轻的女孩也叫了一声“啊”。这个细节,^_^你听清了吗?
高频弦乐:
阿卡多《Diabolus IN Musica》(魔鬼小提琴)
介绍:
该碟由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阿卡多演绎,帕克尼尼的经典作品收录了不少。在音响店这也是一张“不敢”随意乱试的天碟,普通低价器材放出来的声音索然无味,全无感觉……Track2《La Campanella》也叫“Ensemble”(帝王),由阿卡多拉来犹如天外来音一般,小提琴的松香味、木质感、擦弦等等如实奉上,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好的音频系统重放本碟让你根本感觉不到音箱的存在,而在两个音箱中间则可以“看”到一把名琴在飞舞……对自己的多媒体音箱很满意的朋友不妨试试本碟,也许您会有新的认识。推荐:Track2《La Campanella》、Track3《Capriccio per violino solo n.5》。
试音结论:
这张碟是一张猛碟,我试音前还有一些害怕,不过,试音完毕后比较坦然。
虽然说没有达到介绍中说的“……Track2《La Campanella》也叫“Ensemble”(帝王),由阿卡多拉来犹如天外来音一般,小提琴的松香味、木质感、擦弦等等如实奉上,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好的音频系统重放本碟让你根本感觉不到音箱的存在,而在两个音箱中间则可以“看”到一把名琴在飞舞……”这种程度,但是,作为一个也拉了10年小提琴(唉,现在不拉了)的爱好者来说,我个人感觉v12诠释出的小提琴声已经非常接近真的琴声,大家大可不必吹毛求疵。
低频/整体:
Telarc唱片公司《1812序曲》(DSD技术录音新版)
介绍: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出现能将《1812序曲》摆平的多媒体有源音箱(Hi-Fi系统能放好的也不多),但考虑到它的“权威性”还是做一推荐。1812序曲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Tchaikovsky(柴科夫斯基)最出名的交响乐作品之一,录有真实的炮声(非常震撼,大部分器材播放到这里都有破音),足有摧毁器材的魄力!因此大家播放此碟前一定要设置安全的音量,免得“机毁人亡”!康泽尔指挥下的辛辛那提通俗乐团演奏老练出色,音乐感强烈。新版本的《1812》不但管弦乐部分极其出彩而且人声合唱部分一流,是一张不可多得的试机天碟,也难怪那么多的发烧友将其作为“看家”之作了。
试音结论:
《1812序曲》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序曲,这首柴科夫斯基的佳作当初在我学校的好几万元的音响上也没能发挥到最佳状态,我也不用苛求什么了,不过平心而论,低音炮单元喇叭5.25寸双锶铁磁低音扬声器单元比起v12来说稍有逊色。
阎学敏《炎黄第一鼓》
介绍:也是音响界试音的必备天碟之一,荟萃了中国鼓韵文化的精粹,以巧妙的手法展现出一幅华夏人民的生活风貌。《鼓诗》在国内音响界早已是公认的低频天碟,音箱的低频到底如何,一试便知!如果试听时感觉低频力度好、速度正确、鼓皮的张力都仿佛历历在目,同时也没有什么发散、发蒙的感觉,那么这款音箱的低频基本就过关了;如果能“看”到鼓皮的颤动、阎学敏手起棍落的爽朗那么这款音箱的低频应该算是不俗的了……
试音结论:
在听这张CD时候要首先注意它的名字,要把它当作“诗”来听,注意韵律和衔接。
一般鼓声的试音碟都是来测试瞬态响应的,在试听中,低音炮单元终于显现出了自身的潜力,“低频力度好,速度正确,鼓皮的张力都仿佛历历在目”这介绍中的词的确很适合形容360的表现。另外,v12单元仍旧是稳健非凡,演绎低音时也没有什么生涩之感。
测试电影
终结者2(DVD9高清晰珍藏版 DTS)
介绍:
这是一本不需要多做介绍的电影,终结者系列中的集大成只作,动态效果惊人。
试音结论:
《T2》影碟测试主要考察动态效果,在测试中对白清晰,声音分离度较高,没有串音现象存在。片中有很多施瓦辛格和液态金属人打斗的场面,效果震撼,而且在仅有的2个声道加一个低音炮上声音定位也交代的非常清楚。看起来,适合音乐用的360用在大片上的动态效果也堪称一流。
测试游戏:
《半条命》
试音结论:
我不是很喜欢玩游戏,于是请教了一位正在用我电脑和360玩CS的室友。“定位准确,声效一流。”他回答我,在玩游戏时他总是概括性很强。
Mp3测试:
作为多媒体音箱,mp3无疑是被播放最多的一种音源。虽然它品质不如CD,但是却很受大众欢迎。
这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测试,无非是我喜欢的一些音乐。同时推荐给大家。只说乐队名字。
许巍
老狼
罗大佑
Belle and Sebastian 特殊的团体,如果有兴趣可以上网查查,建议找《琴川吾家论坛》
Lene
Tatu
THE BEATLES
Coldplay
Queen
Andy Williams
DIDO
还有各种摇滚,民谣,美声,不一而足,呵呵我不保证这些乐队都很适合你,但是360能很淋漓尽致的诠释他们的音乐。
五 音箱的总结和真实意义
总结:
优秀的v12单元是360优秀表现的最大功臣,再加上中上水准的功放和低音炮,不高的价格,明确的市场定位,前景一片光明。
真实意义:
音箱的真实意义不是性能,更不是评测,它的意义在于一种音乐精神。不同的品牌有自己不同的特色,怎样发挥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的音乐精神那是一个品牌永远的追求。
六 优缺点和建议
优点:
中频出色,低频和高频都属于中上水平,非常适合演绎人声。(其他的优点也不多说了,所有的测试都说明了360的优秀。)
缺点:
一 受手机短信信号影响非常厉害,每次短信来最先响的总是360,这点急需改进。
二 功放发热比较严重,建议加散热装置。
三 连接线材太过一般,如果把线材换的好一点,那么从硬件角度来说,360就没有什么瑕疵了。
建议:
一 增加像煲箱宝宝这样的优秀软件,因为360在煲前和煲后差距很大。同时,一个像煲箱宝宝这么优秀的软件能给整个音箱品牌带来新的卖点。
二 惠威天龙都有试音CD,虽然我不觉得它们其中的曲目很好,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样的ALL IN ONE试音碟还是很方便的。另外像第一个建议一样,作为一个进军HI-END的音箱企业来说,一款自己的试音碟也是很能彰显气势的。
三 增加品牌文化建设,最好能有自己的乐队,能扶植下中国萎靡不振的原创音乐。当然这仅仅是个希望而已。
我与梵高的音乐奇幻之旅
作者北京 曲传萱
很兴奋的拿到麦博梵高360音箱,第一次做评测……
一序
首先对于梵高360是一套298元的音箱,面对的消费群体不一样,所以不要用一种高姿态去指点这个指责那个,多媒体音箱许多人都用过,价位不同的音箱听起来会有一定的区别,而有几个人是金耳朵,能听出来微妙的变化?音箱是用来听音乐欣赏的,不要太斤斤计较了!谁会用万元的音箱去听MP3?去打CS?玩魔 兽呢?当然会有人说有,但那都是极个别的发烧人士,为了音响器材可以不吃不喝,一段音频线动辄上千过万,Hi-Fi只是高保真一个代名词,大家不用把它可刻意描画,只有位置摆在低处才能看清高处不胜寒!所以麦博针对的人群很清楚,在普通消费人群中做到最好。所以我在里做最客观的分析,不带任何色彩,用真正的听去感觉梵高360,本人欢迎大家的板转鸡蛋。
二主体外观:
黑色的主体的颜色紫红色包边,一种浓烈的艺术感气息,整体做工比较精细,细节做的不错,黑色独立的音频放大器下方带有幽幽的蓝光做点缀,而这种独立设计是避免功放发热对低音喇叭的干扰,另外还有一个耳机插孔,方便用户
2个可爱较小卫星音箱采用Peter Larsen设计的V12 FANECone 2.5寸扬声器,拿在手里是比较沉的,比我想象中的沉,起码比我的A6331的木质卫星沉,流线黑色防灰布网而没有死板的把上面用塑料封死,让它可以向上多45度,从而卫星单元不能和人耳达到同一高度是听音环境普遍存在的先天缺陷,而这个设计使得有它所补偿。也许这就是设计者的细心吧。低音炮是由复合纤维ABS面板与布网组成,单元外露倒相孔侧置的结构。附送了一根音频线。以后看DVD或PS2觉得电视声音不好可以接上它! 效果应该不错!
(整体效果图如下,因为试听高度,没有支架只能放在我听了2年多的麦博A6331上面,呵呵)
优点:
1、做工比较精细,考虑比较周全,设计不错简约而不简单!(嘿嘿)
2、功放散热片设计保持良好的散热。
缺点:
1、线比较多,接线比较麻烦,对于初学者左右声道的线如果能在颜色上区分一下就更好了。
2、功放上的音量旋钮指针不是很明显,对于习惯听几点的指针音量不方便。
3、音箱的本底噪音却比较严重,音箱比较近的地方能够听到噪音,看来在功放布线方面还是有待提高。
三主观试听
处理器AMD oc 2.0G;内存512DDR400;硬盘80G7200/2M;主板集成声卡Realtek ALC650 AC'97 驱动3.73A操作系统WindowsXpSp2 为什么不用创新的声卡去听,现在的集成声卡音质越来越好了,毕竟是2.1的音箱,没有必要用“创新”或者“德国坦克”专业声卡去测试,现在用户用的板载声卡听MP3玩游戏的多,最需要的就是板载声卡的试听结果!听MP3的软件我选择“千千静听v4.5”不加任何音效处理插件,我用的都是MP3格式的128Kbps以上的音乐,试听音乐:老鹰乐队《加州旅馆》现场版;Enya《Only time》;刘星《闲云孤鹤》;Enigma《Sadness》;朱哲琴《阿姐鼓》;何训田《尘鼓》;张清芳《花雨夜》;玉置浩二《酒红色的心》;电子音乐《疯狂青蛙》《Crush》《Lonely》;《终结者II》;第五元素《THE DIVA DANCE》
1、第一次初试听(2005.06.28 15:45)
我用最快的速度接好音箱,通常的音箱摆放是正三角形,左右两个音箱和人之间的距离呈等边三角形最为理想。
第一次听需要煲箱,煲箱就是音箱磨合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连续不停的播放音乐以尽快让音箱达到最佳效果。
其实我们在日常使用音箱时,就可以完成煲箱。没有必要太刻意煲箱用多长时间、怎样煲。首先把音量大小调到最低,把“S.W.”转到10点,“TREBLE”也是10点,打开电源,音量要逐步上升以免破坏声音单元。在这发现一点缺点,有强烈的电流干扰声,试过多种方法,最后是把功放放在远离电源的位置,干扰声减少一点。音量开到9点的时候,可以听清楚歌了,仅仅能听而已,当音量减小时,声音逐渐变的空虚。
30分钟后摸摸功放已经有点热了,也许是夏天的原因,不管了,开着它循环听MP3音乐5小时预热一下。现在大概22:00了,目前要把“S.W.”转到12点,“TREBLE”也是12点,音量大小仍是9点,低音在这个位置的时候是人体不会感觉到共振的,这会儿和刚刚拿回的时候声音有了很大区别,毕竟经过了6个小时煲箱,而且现在是夜里,外面的环境安静。
环境音乐:在《加州旅馆》音乐的前期5个人一起合奏已经有点味道了,声音透明度好,可以听出鼓掌的浪潮,层次感比较突出,低频没有出现撕裂的现象;Enya《Only time》卫星音箱明显声音发紧,还没有表达出音域的辽阔;刘星《闲云孤鹤》低频的效果估计在12点的位置表达不出来,中频值得表扬一下,不散比较合适;Enigma《Sadness》没有听出味道,目前还表达不出来应有效果。何训田《尘鼓》我最爱听的一个鼓的音乐了!低音明显,卫星音箱很有弹性,算可以接受。朱哲琴《阿姐鼓》都知道的,除非你是
“火星人”,这个世界公认的天籁之音经典巨作,这个音箱目前表达起来有点困难的说。
人声方面:张清芳《花雨夜》在前段独白的时候因为早先提到的功放噪音影响,人声比较清脆响亮,人声的丰满度也不错,但是也许是低音和高音的音量没有放开的缘故,人和琴声没有融合到一起;玉置浩二《酒红色的心》声音比较柔和,中音部分略显干涩,背景的沙锤模糊,不是很立体,没有什么音色渲染,声音发闷、发暗不是很讨好耳朵。
电子音乐:《疯狂青蛙》网络目前最流行的迪曲,表现不错;《Crush》声音不够干净,有电子干扰,不过在主旋律响来之后可以覆盖,声音立体感比较模糊,缺乏高音,没有融合三频,不过后半段中频的弹性表现非常不错,低频有些浑浊;《Lonely》声音透明度非常好,这个歌大部分是说唱,有明显的齿音,说明还原比较真实,低音在这里面可以感觉到,挺起来比较舒服。
电影原声:《终结者II》呵呵,大家都知道阿诺从哪里出来的,这里面的背景电流声可真是比较真实,解析度非常不错,工厂车间的出气,还原都还不错,期待音箱音量开的更大;第五元素《THE DIVA DANCE》其实这个歌应该放到人声里面,不过处于《第五元素》大片,外星蓝色女高音的那种弹跳式的唱腔回荡在太空船的大剧院里,幻想
空间非常好!但声音听起来比较硬、有尖刺感,只能说音箱还在磨合当中。
游戏方面:CS不开低音可以清楚分出左右,但是上下有些模糊。
优点:
1、中音在短暂的煲箱后能有这样的水平已经很为可贵,声音清楚,定位准确。
缺点:
1、三频分别很明显,如果卫星音箱腔做的再大点,它的三频衔接会更好。
2、在一些难度比较大的低频音乐,低频表现的浑浊。
2、几天下来试听总结(2005.07.08 22:00)
因为本人处于放假阶段,所以我有很多时间去听音箱,从早上一醒到晚上闭上眼睛,音乐,游戏,电影,音乐,游戏,随时体会它的变化,哪怕一点点的变化,这比起几天前的那个涩涩的音箱挺起来悦耳多了,也许最近只听这一款音箱,把别的音箱音色都忘记了,不过这款的确有它的魅力,在听了这么长时间三频的衔接也算是基本走入正轨。
把“S.W.”转到2点,“TREBLE”也是2点,音量是大小10点~11点。
环境音乐:在《加州旅馆》的前段吉它的独奏,拨片在琴弦上的滑动声音依稀听见,乡村摇滚那适当的动感、一层层吉它铺垫出的细致空间、一重重人声叠加的丰富和声,我确认可以听出来,虽说声卡不是专业的,但是MP3加这样的音箱能表达这样我已经感到惊讶了,尤其这两个可爱的卫星音箱,空间感表达的真的不错,不过缺点就是中音还是有点干涩,偶尔低音会闷一下,也许这个音箱就是这样,不加修饰表达东西。Enya《Only time》声音比较丰满,场特性相对均衡些,总体偏暖,圆润性有所欠缺,稍有乏味感,不是那种能听上隐的,其中老是有点沙哑声,听了几天都有,但是在别的音箱里就不是很明显,我怀疑是功放电流干扰造成的。解析力一般,听过的音箱中不过360的个性比较鲜明,比较独特的一款。刘星《闲云孤鹤》早在最初我基本上就是听一小下,因为那个前奏的低音在同价位的音箱很少能表达的好,这款也是一样,结像力一般,声场不佳,第一次低音是下去了,但出现了低频和中频的衔接不自然、声音和箱体 共鸣,低频过于沉了,中音也被带跑了,可能摆放低音炮的问题,把低音炮放到地下,但效果依旧,虽说不好,但是在300元以下的音箱,能做到这样已经非常不错了,同样价位的音箱有的低音,不是发出了弹锯条的声,就是低音散的一踏糊涂了,而这款音箱到音乐中后段的时候似乎音域被打开了,第二次的下潜
就没有第一次的问题,声音有气魄、有力度,有弹性,可以小小享受一下了。Enigma《Sadness》这款经典音乐将僧侣的声音透过音乐引发出来,带出一种中古时代的冥想气息,在前段的鼓很有弹性,这回三频配合的非常不错,声音丰满,声音立体感强,后排的人声迎面袭来,声道分离度好,声音透明度好,没有太多挑剔的,不过就是金属咝咝声的声音有点过重,测试不是MP3和声卡的问题,影响一部分细节,总的来说耐听了。何训田《尘鼓》鼓声在两边非常快移动,鼓声的下沉度又非常深,效果非常好!中音的弹性非常好,几乎合低音完美衔接!最后突然间感觉身边起了气势澎湃的鼓边敲击升,结束的时候完全不拖泥带水!我不是金耳朵但是这样的表达力你听了也会觉得值!朱哲琴《阿姐鼓》原版的声音小,所以听它的时候音量开到12点,1:58的那个高潮可以说很满意了,唯一缺点就是低音炮稍微“嫩”了点,呵呵,下的不深稍有点脆,对于表达天碟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过鼓声和那遥远的女声能合到一起,中高音非常不错!很宽阔而不散!这方面真的有了很大进步,越听越耐听了。
人声方面:张清芳《花雨夜》不是我用什么“透明、亮丽”这种奉承的字眼来形容高音,但我真的觉得高音“干净而且悦耳”,能够完整并有序的表现出来,钢琴笛子配合的不错,缺点略有一丝的金属声。功劳在于卫星音箱单元。玉置浩二《酒红色的心》前段突然的声音让音箱吃不消,声音很杂,中频加上一点沙哑的声音,听起来就是没有味道!放弃该音乐!后来找了蔡琴的歌,本人不是很喜欢听,也不觉的声音有什么特别,也许是因为各个评测网站都用她的歌来测人声,其实有好多的人声都可以测的,她的歌可能太
专业所以我不选用她的歌曲,很遗憾。
电子音乐:《Crush》 原先的各种问题都有了良好的解决,远处的鼓和慢慢放大的音效,大部分的声音具有穿透性,在人声出现的瞬间一并出现了电子乐,配合的不错;此类音乐没有特别难表达的,比较适合听此类音乐。电影原声:《终结者II》用这个词语“排山倒海”最合适了;第五元素《THE DIVA DANCE》这个重点说一下,非常非常的好,高音变化的非常快,背景音乐也在不停的变,配合在一起非常动听,随着节奏身体都在跳动,但是最后那点低频略有点发紧。
游戏测试:CS中,可以比较清晰的分辨出脚步的方位,连后方的脚步声也可分辨出,在打枪时子弹落地的声,切刀的声音,还有刀切狙的上膛声!在使用狙击枪时,发出的枪声回荡在空中。不由自主就想开枪。呵呵。魔兽III里的音乐我打开听了,非常不错,挺好听的,原来没听过,不过就是听长了有点渗的慌,而且也可以确认敌人英雄在不在附近MK。
优点:高音:“干净、悦耳”;中音:“比较饱满”,适合各类流行音乐,玩游戏和基本的DVD播放。
缺点:低音:“嫩”还要多听,听开了也许会更好,如果换一块好的PCI的声卡,相信音质还会有很大的
提升空间。
四总结
这款音箱在经过几天的煲箱,在期间听了好多种类的音乐、声音特效,多亏了Peter Larsen设计的V12FANECone 2.5寸扬声器,中高音能表达的很好了,但是低音进入角色比较慢,也因为我选用的低音的歌曲都比较难拿,所以不要认为这款低音炮不好啊。适合听流行音乐MP3,CD啊,玩玩游戏,在游戏里面的低音要比音乐里的气势好更多!而且音量绝对大,开到10点的位置就足以让家里人说你闹了!当然你可以开到峰值,不过希望你在听了很久以后再这样做,不然音元容易被毁,我试过把S.W.开到头,呵呵,鼠标指
针在屏幕上抖动很厉害的!
再次强调一点,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主观性很强,拿欣赏音乐来说,大多数入门级音箱的低频都比较松散,收的不够紧,音比较硬,在顶级的音箱中会给人一种低音量感很足的感觉,不过听惯了梵高360会觉得它的声不但柔和甜美而且声音更能讨好听众。话说回来,一张好的CD就算在普通的音响系统上往往都能打动听者的心,而对于音质追求是没有尽头的。除了我的一些个人观点以外,还想告诉那些有一定聆听音乐的经验且常在网站上发表意见的网友,你们的看法往往能左右一部分朋友的投资意向,因此在评价一些和音箱相关的产品请尽量公正客观些,不要把一些主观上不一定是正确的的听音习惯和附加的无聊的东西带给那些将要在音箱上投资的朋友。
是东西都需要一定的磨合,音箱不能拆开马上就能听见完美的音乐,它需要在听一段时间后才能出现惊喜,把它煲成适合你喜爱听的音乐风格,相信自己的耳朵,否则就算是别人说这音箱再好,而您自己听的不爽也是瞎掰。
不过这款卫星单元腔比较小,局限了卫星单元声音的延伸。最后对于298元“官方报价”的音箱来说,这趟心灵旅行看来是非常超值的!
2005.07.08 00:18 (边听音乐边写完稿子)
麦博梵高FC360拆解评测
作者 北京 何庆
麦博梵高FC360是麦博公司推出的第一款梵高系列多媒体音箱,此系列音箱最大的特点是使用了世界顶尖扬声器设计大师Peter Larsen先生设计的V12-2.5寸全频扬声器,此扬声器本身具有130Hz~8KHz±1.5dB、100Hz~20KHz±3dB优异的平直响应曲线,虽然市场上也有很多2.1多媒体音箱使用了全频扬声器,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一款使用了指标如此之高的全频扬声器。大概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点音源的效果是最好的,这就是为什么耳机一般可以轻易击败自己价格十倍的音箱的原因。而全频单元恰恰就是点音源的典型代表,此款音箱虽然也标配了低音炮,但是人耳一般对120Hz以下的低频信号方向性不敏感,所以增加低音炮可以在不破坏定位效果的前提下,保证低频的下潜度和效果。而本评测就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 外观和易用性。
梵高系列的六款音箱中四款都是和FC360一样独立功放式设计,这样的设计可以使音箱的摆放比较随意,而且独立功放还可以充当线控的角色,而喜好打磨音箱的朋友也可以随意的往音箱中放入各种吸音材料而不必担心安全的问题。此功放有两个输入接口,可同时连接电脑和其它设备,还是比较人性化的设计。(包装中有两条连接线。)
小音箱和功放的连接线使用了可分离的设计,低音炮的连接线则是固定在低音炮上不可分离,不过低音炮的连接线大概只有1.4米左右要想放的离桌子远些大概只能自己加延长线了。
2、 拆解和内部用料。
拿下防尘罩之后就看到了著名的V12全频扬声器,其后面几乎和扬声器口径一样大小的磁钢,拿在手里份量十足,证明了此扬声器的用料比较“狠”。塑料箱体采用了全密封双层结构。不过扬声器并没有向上倾斜放置所以摆放时最好注意让音箱于耳朵平行放置。
低音炮使用的是5.25寸低音单元,但其箱体大小足以容纳下6.5寸单元,听说还有某网友将其改成了电脑机箱可见其箱体的有多大。箱体是由1.2CM的木质材料构成,倒相管采用了双曲面设计,风噪更低。内部在连接线上绑上了一定量的吸音棉,以使低音更加完美,不过吸音棉的量有点少有兴趣打磨的朋友最好多加点蓬松的晴纶棉。
其前级使用了两块YG4558,后级是四块2030,主滤波电容是两个4700uf25V的电容,变压器是一个40W的E型变压器。其用料相对同等价位的音箱而言并没有什么优势,而40W的变压器相对46W的输出功率而言还稍有不足,不过受体积所限大概也无法使用更大功率的变压器了吧。不过由于功放外置可以消除、振动、过热,以及电磁干扰等导致失真的问题,其表现应优于同等用料的音箱吧。
3、 主观听音感受。
鉴于手头没有任何专业的测试器材,无法测试频响曲线,而且已经有很多评测测试了频响曲线,所以在这里只谈一下主观的听音感受。(在听音之前已经用漫步者的煲箱软件分三次煲了24小时。)
首先,先说一下测试用的声卡。先使用最近炒的火热的工包Audigy2ZS。使用创新的官方版驱动,没有使用游漂的修改版驱动,因为觉的使用修改版驱动音质并没有什么提高,而且还可能不稳定。
试音碟是在音像店现去买的,本来想买惠威的试音碟但是没有只好做罢,不过毕竟是一款面向大众的多媒体音箱,这张试音碟也够用了。
在使用此块声卡听音时,感觉高频好像经过了一定的修饰高音比较明亮,中频没有感觉出很明显的凹陷感,低频相对5.25寸的低音单元而言下潜度还算不错,不过清晰度欠佳。以此款音箱298元的定价来说要和M200一类的近千元的音箱相比是不太现实的,而且音乐欣赏也不是2.1音箱的长项。为此我还测试了一下此款音箱在游戏中的表现,在CS中此款音箱定位准确,能够清楚的判断出敌人的位置。在极品飞车8中车行驶中的风声非常真实,使人感觉好象真的像在高速公路上飞驰。
根据此款音箱的市场定位大部分用户不会用Audigy2ZS去搭配这款音箱,所以我又用MCP-T+ALC650的板载AC97声卡搭配FC360进行一下听音。和Audigy2ZS相比第一感受是在音箱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声音小了很多,这大概是板载声卡驱动力不足所造成的吧。用AC97声卡声音的总体特点和用Audigy2ZS相差不多,但感觉细节好象没有用Audigy2ZS来的丰富,低音的失真好象更大了,加高了一点低音增益之后好象好点。(FC360的低音没有中点设置比较难以调节,前四分之一圈几乎没有低音,后面增益又比较大。)在游戏测试CS中也能够清楚的判断出敌人的位置,但是不如用Audigy2ZS时来的真实准确,看来一块好的声卡也是相当重要的。(虽然MCP-T的APU也还算板载声卡中不错的说。)
总的来说梵高FC360,应付一般的游戏、流行音乐可以说毫无问题。尤其是和液晶显示器相配合更是完美无缺,可以说梵高FC360在外观、音质和价格间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如果是对音响效果追求极限的朋友可能会对此款音箱不屑一故,但是对于追求外观、音质和性价比的广大消费者来说麦博梵高系列音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
何庆
2005/7/5
Microlab 360 “直观” 试用报告
作者 成都 王柯
前言:
当获知将对麦博-梵高360音箱进行试用评测时,我就在考虑应该拿出一份什么样的报告来。在我们的“试用群”当中,有人提议过,开箱分析其电气性能;也有人建议,使用RMAA等专业软件来对其进行数据分析……但是,此款音箱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也许并不关心它的电气和频谱性能,更多的是直观的感觉是否“好听”、是否“好使”……于是,我决定,放弃很多专业的眼光和手段,仅仅从最直观和实用的角度来对此款音箱进行评价。
“直观”外观评价:
说实话,在最开始的时候,我对这样一个测试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因为,在我的脑子里面,对于麦博品牌的音箱还停留在3、4年前左右的时候,那时候的电脑城里是劣质2.1当道的黑暗年代,很多电脑用户不论音质,只要是2.1的,只要能出声的,只要价格能便宜的,就算是一块大砖头加上两块小砖头,他们也愿意搬回家去使。那毕竟这么多年过来了,现在的麦博的产品是个什么样子呢,我还真想见识见识。
每个用户拿到“梵高360”包装箱的时候,应该都会感觉到眼前一亮吧。通体都是黑色和白色的主色调,配以非常点题的红色点缀,显得很有档次的感觉。比起很多同一档次的音箱,采用原纸浆色的类似于“工包”的纸盒来说,看起来舒服多啦!再加上正面非常明显的一张靓照(注:不是说设计师Larsen,是说音箱),让人对这款音箱的印象非常直观的产生了好感。
把包装箱子拿在手里一掂量,还真沉。这让我不禁欣喜不少,因为音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板儿砖一样,越沉就表示质量“应该”越好。
赶紧打开包装箱吧,发现4大件整整齐齐的躺在箱子里。除了功放让我感觉非常具有时尚感觉之外,还有有两个让我惊讶的地方,一是发现,低音炮好大啊~二是发现,主单元音箱好小啊~~~一丝愁意上了眉头,心想这样具有“幽默感”的搭配能表现出什么样的音色呢?
功放部分总体感觉很是现代,很漂亮。惊喜的发现Power键难得地出现在了前方,这可省了很多人的麻烦了。主音量控制钮很大,这样也有助于精细控制音量。不过问题是,为啥不采用散热更好的金属外壳,而选择了塑料呢?呵呵,也许是出于成本考虑吧!不过这样做,弊大于利啊,在我后面的测试中也正好说明了这一设计上的重大失误。
低音单元显得很有分量,做工非常精细,从很多微小的细节就能够看出的确是一个大厂家的产品。外部防尘罩设计的也很有创意,很时尚,摆在家里也算是一个小小的装饰吧!但是有一点让人匪夷所思的就是,在低音防尘罩左上角标有一个V12logo。可是V12喇叭单元是用在2.5英寸高音单元上的啊!低音用的5.25英寸扬声器似乎不是V12的吧!^_^
高音单元主音箱就显得有些单薄了,可是拿在手里却是很沉。难道里面加了配重?拿开防尘罩,拆下螺丝之后才发现,里面除了工程塑料的外壳之外就仅有那个著名的V12单元了。原来一个看起来很是秀气的2.5寸单元,居然有那么“不搭配”的一个大磁铁“屁股”,让人太惊讶了。马上去查了一下相关的资料才发现这个全频扬声器的来历还真不小(恕不垒述),于是对这样两个小不点顿生敬意。
不过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溜溜。好吧,赶快连上音源开始真正的试听吧!
“直观”听觉评价:
说道“听”,其实这是一个很主观的判断标准,每个人对于声音的喜好不同,耳朵感知度不同,甚至连大脑的相应度也有不同。于是,我分别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测试,《音乐试听》、《游戏试听》、《人声试听》,希望各位能够各取所需。
【音乐试听】:
当一个喜欢欣赏音乐的买家在选择音箱的时候,如果他看中了麦博这款音箱的话,也许他就是因为“梵高”这两个字吧!^_^充满了艺术气息,那究竟如何呢?我们用事实来说话。
先选择一首普通的流行音乐来播放,我选择了齐秦的一张专辑。并且开动了我的另外一套对比音箱(F&D 奋达800 2.1配置,价钱也相仿,但只是已经使用了4年了)、一个Kenwood监听耳机。我先把所有高低音调节置中,音量开到1/3处。感觉齐秦的音色很全面的表现出来了,很完整也很清楚。尤其是对于bass和定音鼓的低音表现,会强于奋达800很多。低音边缘显得很清楚,不含糊。但是对于人声的表现,略显得高昂了一些,甚至比耳机里面还要尖锐。让人感觉有些刺耳。
再来试试一首古典交响曲,我选用了著名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总体感觉让人感觉较为满意,尤其是在小提琴的音色(高音和中高音)表现上,非常清脆和悦耳。在双簧管和巴松管独奏的时候,表现得略有瑕疵,问题仍然是音色偏高。合奏的时候也显得音感偏高。在高潮部分,由于全频V12喇叭和5.25英寸低音炮的功力,使得场面感很明显,很能烘托出气氛,最可喜的是,在结束处收住得很干净。这样的“刹车”能力是在电脑桌面音箱中难得的。
最后试听了一段New Age音乐,著名的“闲云孤鹤”。电子乐的感觉完全被烘托出来了,尤其是在低音下潜时,很够深度,家里窗户不停的“合唱”。由于没有高音和大场面的合奏,能够对于音箱的细节表现能力充分的判断。从这个曲子可以看出,功放当中对于单元音箱和低音炮的分频非常明确。乐曲整体感觉很科幻,恰到好处地体现了Newage的感觉。
【游戏试听】
其实说白了,游戏对于音箱的要求并不很高,甚至可以说是能发声即可。所以难怪很多人会买百元甚至几十块钱的2.1回家了。不过随着现在游戏的娱乐性的全面发展,在要求好的画质之外,优良的音质也成了必备的条件了。
DoomIII自然不能缺少,主要是体现音箱的定位能力。当进入游戏之后,才发现火爆的场面被5.25低音炮轰得是昏天黑地的,感染力卓越。不过要在如此嘈杂的环境当中“听声辨向”,难度太大了。我放弃……
为了准确测试在游戏里面所需要的定位功能,我选用了专门的音效空间定位测试软件,RightMark 3DSound 1.24。在测试中,感觉前半弧度的声场定位很明显,但后半就明显不济了。不过我想,这更多的是在于声卡的处理能力,和受到2.1系统的限制吧。毕竟2.1定位软硬件做的再好,也是无法赶上5.1甚至n.1系统的,不然卢卡斯也不用在当年极力推行他的那套DTS标准了。所以对于360来说,不用强人所难,也算是较为满意了
最后我选择了现在正在流行的游戏《GTA San Andreas》,游戏里喧闹的城市街道和沉闷的火车隧道中不同的效果,在梵高360的表现下相当的贴切。尤其是,在不同的武器开火时,那清脆的弹壳声和夸张的爆炸声,不由得让你佩服V12的全频能力,以及5.25低音炮的力度感了。特别是当我放入了游戏附带的8张“车载电台版伴奏素材”的时候……哇,爽翻了!开着敞棚跑车,听着正宗的美式HipHop,穿梭在街头,耳边呼呼的风声,时不时地再撞两个人……好了,打住,总体感觉非常舒服。
【人声试听】
由于职业的原因,我会每天都不停的录音、剪辑、再录音、再剪辑……所以,对于音箱的人声还原效果十分在意。
我用于对比的是Kenwood监听耳机。在人声的表现力度上,我仅能用“尚可”来评价了,尤其是较为浑厚低沉的男声。这样的结果也正和前面对于音乐试听得出的结论一致,梵高360对于中音和中低音的表现很欠缺。不过对于纯净女声的表现还是很到位的,尤其是当女声比较细腻的时候,V12的功能又一次体现出来了。
不过好在,这样的需求对于大多数使用者来说并不存在,甚幸甚幸!
“直观”使用评价:
大家在拿到一套音箱时,首先考虑的一定是放在哪里。梵高360的两个小单元让你很好在桌面上找到摆放它的位置,不过唯一的问题就是,过于矮小了,没有和我们的耳朵成一个平面,解决方案就是,如果你有东西把它垫高20cm的话,保持和眼睛、耳朵一个水平面,那样会对表现效果有所帮助的。好像这个问题在梵高361当中被解决了!单元长高了!^_^
插上电源时,开始功放并没有反应。不会那么倒霉吧,开箱就遇见坏的?仔细检查一番之后,在功放背面板的右下角我看见了保险丝螺钮似乎有些松动。用硬币稍稍旋紧一些之后,再开机,一切正常了。
曾经在开机使用之初,我差点崩溃了。效果太让我失望了,高音干涩,低音沉闷,我几乎没有勇气再去开他的电源。不过好在讨论群当中大家建议,适当的“褒”一下这个音箱,感觉会有大的转变的。也幸亏听了他们的建议,我才没有错杀一个优秀的音箱啊。事实证明,在用普通音乐持续“烤机”30分钟~1小时之后,扬声器的振膜被彻底的舒展开了,音色绝对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看来,“褒”音箱并不仅仅是高档的Hifi设备才需要的,而适当的对新买的音箱进行“褒”一下,“磨合”一下,对于表现出的效果来说,那真是天壤之别啊。
另外这款梵高360还有个致命伤,就是在前文中我提到的,功放和单元音箱的外壳是工程塑料制成的。导致一个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不防磁。千万别把功放放在你的显示器的旁边啊!如果你桌子够大的话,可以先把两个卫星音箱放开一点,功放更要远离显示器,否则的话,不出数日,显示器必暴毙……(耸人听闻)我想,如果厂家能将其外壳做成金属(钢板)的话,不仅有利于功放的散热,同时还能够起到磁屏蔽的作用,岂不是更好?
功放的主音量调节最好是在1/3以下,这样能够保证输出的声音保持最佳质量。当然这也很符合标准功放输出功率比例的惯例。按照我的感觉,当音量调节超过1/2时,音质就会有较大的下降了。还好,输出的音量大小在1/3的情况下也就基本够用了。
在使用当中,我偶尔会发现单元音箱的发音有些异样,感觉有共振。当用手尽力握住它的时候,发现这样的“空音”少了很多。分析猜测应该是和它所用的工程塑料外壳有关,首先选择了工程塑料,其次塑料壳不足够厚,以导致箱体和扬声器产成一定程度上的共振。我想,如果采用压制的实木层板,也许效果会有所改进的。
功放前端的蓝色荧光指示灯初看来蛮美观的,可是在晚上的时候,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季节,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招蚊子!曾经在我们的群当中有人讨论过把其改装成为一个电诱蚊器,以让用户度过清凉一夏!^_^
“直观”综合评价:
V12扬声器单元果然厉害,能够以2.5英寸的口径表现出如此丰富的音色,实在难能可贵。Larsen先生的设计功力也可见一斑。不过,2.5英寸毕竟来说是小气了一些,在很多大气的场景的表现下,还是有些力不从心啊!
按照现在市场上298的“官价”来衡量,梵高360虽然不能算是特别划算的一款选择,但是也应该是物有所值了。
相比较来说,我认为此款“麦博 梵高 FC360”音箱,较为适合中级用户消费者,来欣赏音乐和娱乐游戏使用。
最后建议您,如果家中已经有一套类似的2.1或2.0音箱的,声卡又有两个out口输出的话,最好同时开启,你也许会有非常惊讶的发现!^_^
优点:
1、 包装考究,很大气和正规。
2、 整体设计外观时尚、现代。
3、 功放分离设计,有独到之处。
4、 V12单元表现能力让人赞叹。
5、 5.25英寸低音炮极具震撼力。
缺点:
1、 功放部分不防磁,不能放在显示器旁边!
2、 中频和中低频表现力欠缺,导致所有音乐听起来都有浓重的“迪吧”感觉!还原人声不够到位。
3、 2.5英寸单元音箱略显小气,工程塑料外壳会产生共振。
附录:
测试平台:
系统:Windows XP sp2
声卡:创新 SB live 5.1 (这个声卡算是现在最为经济实惠的优良声卡之一了)
游飘驱动5月版本
对比系统:F&D 奋达SPS-800 2.1音箱
Kenwood KPM-380 监听级耳机
软件:RightMark 3DSound 1.24
Adobe Audition 1.5
- 相关阅读:
- ·三频均衡耐听 麦博玄道X3音箱1699元
//sound.zol.com.cn/548/5485800.html - ·大功率震撼音效 麦博电脑2.1音箱599元
//sound.zol.com.cn/547/5471242.html - ·桌面HiFi音质 麦博玄道X3音箱1699元
//sound.zol.com.cn/544/5449366.html - ·千元级桌面HiFi 麦博玄道X3售1699元
//sound.zol.com.cn/542/5426920.html - ·品味桌面HiFi 麦博PURE100京东2299元
//sound.zol.com.cn/539/5390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