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才不遇还是妄自尊大?
如果以一般人的视角来审视贾宏声在《昨天》中的所作所为,那么贾宏声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他不去工作,吸毒,酗酒,闲逛,或是彻底足不出户,身无分文,连吃碗拉面的十块钱都要向父母伸手,甚至殴打自己的父亲。即使如此,他却觉得所有的人都是“傻波依”。有人给贾宏声打电话希望他演戏,他却怒斥对方,并表明自己不会再接戏,让人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看到自己演的其他影视作品时,他甚至厌恶到砸烂电视机。
立交桥下由音乐而顿悟的贾宏声泪流满面
贾宏声在影片中认为演戏都是假的,这或许是他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真实想法。《昨天》的妙处就在于它是一部自传体电影,或者说“伪自传体电影”,要对这类电影进行严格的现实与表演的区分比较难,当贾宏声在出演这部电影的时候,他会不会依然认为这样的表演是假的?
在影片中贾宏声说:“我好像看见了自己的终点,而他们还在毫无目的的东奔西跑,我感觉他们都是白痴。”这样的观点很容易遭到别人的攻击,并且被扣上妄自尊大的帽子。说出这样的话需要勇气。贾宏声所面对的现实是自己并没有特别出色的作品来证明自己的表演天赋,然而他又认为已经通过摇滚乐几乎悟出了艺术的真谛。当自己不被认可,屡次受到嘲笑时,除了展示近乎虚无的“死磕”之外,他没有找到一个落地可行的方法,也因此在自毁与自救的反复斗争中耗尽精力。
其实贾宏声更适合演话剧而非电影或电视,与电影和电视相比,话剧有着更大的表现张力,也有着更加戏剧化的表现形式和冲突。贾宏声的表演风格恰恰契合了话剧这种表演形式,而《昨天》则是融话剧与电影为一体,这就为贾宏声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有人说贾宏声的表演太做作,这个可以理解,演话剧没有不做作的,而所谓的“做作”即是有意营造一种陌生化效果,与日常生活形成区别,使人觉得它像“戏剧”。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