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是国内多媒体音频领域内的老牌厂商,这家来自广州的厂商涉足多媒体音箱产品领域已很有些时日,但由于推广自主品牌的声音并不很多,这个品牌一直在市场上不温不火。不过,分析世代的业务类型,你会看到世代不仅只做自主品牌的行销,外单也是世代的一大主要业务来源。不过,虽然世代的宣传并不激进,但由于世代的几款产品还算有些特色,因此在2004年乃至之前,我们总是能零星的看到世代的消息,我站在去年的6月份也测试过时代的2.0产品V200 plus,我们对其评价很高。但是,2004年下半年,在一次负面的事件之后(指V8电容事件),世代突然的没有了任何消息,人间蒸发了一样。
其实世代一直在进行内部的整顿和改革,05年的今天,世代重新有声音出来,世代希望本次的回归能够让大家看到世代的变化和改进。当然,作为从事了多年的多媒体音箱测试编辑,笔者个人还是十分喜欢世代的产品的,虽然也曾因V8电容事件怒其不争,但好感一直大过遗憾,毕竟,世代的V200 Plus表现还是很值得尊重。因此,世代本次的整顿复出,我们对之抱以厚望。
这一次,世代带来了全新改进设计和调教的V6cs。其实,世代V6是一款很古老的产品,2002年就已出现。既然延续V6的名称,那么本次的V6cs应该是与老版本V6系出同宗。不过,2002年一套世代V6要价1280元,设计自然与现在的599的V6cs有所不同,因此,我们不妨先将今天的V6cs看作是02年V6的简化版吧。
图片中上面一幅是599的世代V6cs,下面的是世代官方V6的照片。我们看到两者在外观上相差并不大,最明显的也许只是V6的卫星单元是黑白双色设计,而最新的V6cs则改为了全黑风格。当然,细节和内部的区别还是很多的,我们下面为您介绍。
世代V6cs的外部细节很是奢华,全钢琴漆材质让整个音箱档次提高了很多,弧形金属筛网罩不但为产品增添几分高贵,更能有效减少高频辐射。黄金色的质感支脚,专业的连接线,使这套产品与传统2.1多媒体音箱放在一起时犹如鹤立鸡群般的与众不同,我们对它的外观设计很是满意。
世代V6cs卫星单元并没像V6一样采用双分频设计,而是采用了一个全频3寸单元作为扬声器。不过,世代在V6cs上的一项技术应用,为这套音箱增色不少,这项技术就是全向发声技术。
如上图:左面为正面,右面为背面。世代的卫星单元前后各有一个“单元”。不要误会,后面的哪个并不是真正的扬声器,而是一个被动辐射的震膜。只有正面的单元才是3寸全频扬声器。
我们将背面的震膜拆下,发现它只有一个单纯的震膜而已,震膜后面并没有音圈和磁钢驱动。因此,这只是一个单纯的被动震膜。对于这种设计,我们没有拿到更多资料,但也不难分析出:密闭式的卫星单元背面的被动震膜显然会受到正面单元震动时空气压缩带动而发声,虽然微弱,但也能一定程度上弥补卫星单元中低频的缺陷,从而填充整个频响曲线,使之更为平直。
而相比之下02年1280元的V6则是正反面各有一个真正的3寸独立单元,正面还是2分频设计。两者的差别显然是成本差异导致的。
世代V6cs的背面接口
世代V6cs的背面设计,没有高音的增益调节,显然是对自己的声音很是自信。不过,这种调节后置的设计一直是笔者较为反感的,或者为产品配备一个线控更为人性一些。尤其是这套V6cs低音单元并不防磁,如果将炮放在桌下,显然调节更为不方便。
世代V6cs低音单元早在世代音瀑V8上就有采用,这里重新被使用。极为夸张的泡沫折环,6.5寸的大口径,后面大功率的支持,让这个单元看起来很猛。
世代V6cs的电路设计十分规范,走线和用料都是同类产品中很难得的整齐。我们对世代的这种严谨作风鼓掌,显然世代在这方面有所改进。
至少有60W的环牛
虽然无法看到环牛上的铭牌,但粗略估计下该牛有60W的额定应不为过。
1875功率放大IC
在现在纷纷使用四颗2030A的大环境下,世代为V6cs配备了4颗独立的1875作为功率放大,显然已属不易。相对于常见的2030A,1875的优点和效果要好上几个档次。
试用感受:
应该来说,很多普通用户都是偏爱低音炮的,虽然很多多媒体低音炮都可以用"有劲爆无音质"来形容,但是那种低频带来的震撼偏偏是很多普通用户所需要的,这从多媒体音箱市场的销量就可以说明这一点,相比5.1音箱,2.1音箱的最大优点就是好摆放,很多用户会嫌5.1音箱麻烦,恐怕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2.1音箱款式众多从低价到高价均有丰富产品可以选择的原因吧,毕竟,市场在大部分时候是能代表用户的。世代V6cs也不例外,使用很便捷,很好摆位。
首先我们接驳德国坦克剧场版声卡进行DVD影片欣赏,我们第一感受就是,这对卫星箱表现还不错,虽然是全频单元,但是高频一点都不显得黯淡,但算不上太亮,可以说比较适中。中频的人声对白表达得比较到位,虽然比不上一些同价位的2.0音箱对人声表达的准确自然,但是在2.1音箱中来说,我们认为算是不错的了,首先具备了不错的厚度,另外细节表现也还可以。在卫星箱的前面和后面对比聆听,我们感觉到辐射喇叭应该是起到了衔接中频和低频的作用,这么设计有其好处,能够增强中频和低频衔接顺畅程度,而从成本上来说,或许比市面上一些两分频带独立高音单元的卫星箱只贵不低。
应该说,V6cs的低频也是比较令人满意的,V6cs的低频属于偏柔的风格,量感并不夸张,而力度感和速度感较好,整体风格比较讨人喜欢,如果将低音增益调节最大,低频将会变得有点很糊,一般来说,欣赏DVD影片时调节到2~3点位置比较好,此时很适合在10~20平米大小的房间使用,量感足够却不显得太多,弹性和力度也比较恰当。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音乐聆听,同样接驳德国坦克剧场版声卡,将低音增益调节到正中间12点钟位置,我们得到比较恰当的听感。聆听音乐时,V6cs的高频同样并不显得暗,只是比较直白,解析力尚可,不过这种水平在中低档2.1音箱里面是不错的了,因为我们听过的某些中低端2.1音箱的高频甚至可以说是聊胜于无。 V6cs的中频比较出色,我们将低音调到最低,单纯聆听中频,发现其中频厚度已经很令人满意,甚至已经具备一定质感,聆听人声时更是显得很纯净,解析力也不错,跟同价位的某些2.0音箱相比只在声音成熟度上有明显差距。 V6cs的低频在调节恰当之后,与中频的衔接很好,并没有很多中低端2.1音箱的一头重一头轻甚至中低频大漏洞,而且在回放速度较快的曲目时收得并不慢,也具备一定弹性,我们认为这一特点是世代V6cs最大的技术特色了,因为在其他多媒体音箱上这一频段凹坑难以填充,往往显得十分明显,而世代V6cs则比较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显然,这得益于卫星单元的独特双震膜设计。 然而,单纯用聆听音乐的标准来看,其低频的解析力仍不够好,下潜深度也只是比同价位2.0音箱稍微深了一点,至于量感,可以根据口味进行调节。 总结起来,我们认为,世代V6cs适合那些对低频没有变态要求、使用情况比较杂比较广泛、对音箱音乐性有一定要求、对音箱的外观有较高要求、投资预算在5百多元的普通电脑用户。V6cs的优点正是在于比较惹人喜爱的外观,以及符合身价的声音表现。
最后,不得不提出批评的是:试用中我们发现在最大音量下,播放低频很快的大动态曲子时(比如加州旅馆的开头手鼓段),低音单元的倒相孔会发出十分明显的气流声,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孔的边缘设计不够圆滑,气流快速流动时引起的口哨效应,以及孔径不够造成的,希望厂家对这一点加以改进。还有就是,V6cs低音炮正面的LDE指示灯很容易松脱,掉进炮的内部,从而这个位置就形成了一个小孔(例如我们这套样品就已经掉了),在大动态时,该孔也会发出口哨声,不得不人为去弥补。而同样的LED灯松脱现象我们在V8上也遇到过。很细节的地方,希望厂家能够改进。但瑕不掩玉,我们认为V6cs的声音还是很值得表扬的。
优点:钢琴漆身,音质均衡细腻
缺点:一些细节注意不够
价格:5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