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评测的主角是一款电子管功放的音箱,纳伟仕天音T2。这款音箱填补了一个空白——千元价位上没有2.0电子管功放音箱的空白。在过去的几年里,千元级多媒体音箱市场已经捧红了许多经典的2.0佳作,纳伟仕天音T2的切入显得信心十足,采用独立电子管功放的2.0+1方案也颇有些剑走偏锋的味道。
也许电子管音箱对于很多用户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名词,我们从一部经典的电影开始,简单地交流一下电子管音箱。这部电影的名字是《无间道》,当然,我们要谈的既不是剧情也不是演技,而是影片中涉及到的HIFI文化和“胆机”文化。
如果还记得《无间道》中的一些细节就可以知道香港人对玩HIFI的痴迷程度,当然,国内的发烧友也不在少数。说到HIFI就不能不说胆机,胆机就是电子管功放或真空管功放的“昵称”,和胆机对立是石机,即绝大多数多媒体音箱使用的晶体功放。《无间道》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蔡琴和《被遗忘的时光》,但是却没有掀起胆机的热潮,这是为什么?
上图这台电子管功放是梁朝伟特别推荐的,在“高音甜、中音准、低音甜”之前他还说过这么一句话:“这部,港产胆机,一万多块”。一句话已经足以说明一切了。电子管功放为什么能得到如此的青睐,和晶体管相比有什么差别,这是我们要回答的下一个问题。 电子管功放产生的谐波多为偶次谐波,而晶体管功产生的多为奇次谐波,这其实都是功率放大产生的失真,但是人耳对谐次偶波的泛音是比较欢迎的。在描述电子管功放的声音时一般会用“温暖、圆润”来形容,而描述晶体管功放的声音时一般会用“冷峻、硬朗”来形容。电子管功放的动态效果往往不如晶体管功放,因此更适合于音乐欣赏,而后者的优势在于大动态时的回放。除此之外,很多功放都采用了“前胆后石”的方案来综合它们的优点。 电子管功放的优秀使得许多电脑用户也希望在多媒体音箱上拥有温暖的胆味,但是这个群体的桌面空间非常珍贵,也不可能在多媒体音箱上投入过多的预算,于是近年来国内有不少厂家尝试着将胆机的理念引进多媒体2.0音箱领域,并把电子管功放简化,然而出货量并不理想。除了价格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之外,没能很好地把握产品的外观风格也是重要原因。纳伟仕天音T2大胆地把前胆后石的功放独立出来,为了突出产品的特色,在前面板上为电子管开了一个窗口,两个音箱采用无源设计,这种2.0+1的结构正是当前的主流和未来多媒体音箱的趋势。
纳伟仕天音T2技术参数 | |
输出功率 |
25W×2(甲类状态) |
信噪比(不计权) |
87dB |
频率响应 |
50Hz-20kHz(20W RMS) |
扬声器 |
低音4寸、高音1寸 |
单元材质 | 纸盆/复合 |
控制方式 | 单音量旋钮 |
谐波失真 |
0.1%(1kHz,20W,RMS,甲类状态) |
净重 | 10KG |
当然,由于产品定位和成本的限制,多媒体电子管音箱不可能像电影中那么酷,电子管的数量一般也只有一两个,但纳伟仕天音T2无论是做料做工还是细节处理都很出色,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