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的北京胡同菜 饭都上桌了还要什么光线构图
什么是家乡的味道?就是在你的脑海中、肚子里烙印的痕迹,不管你走的多远,当那股熟悉的味道出现,你会瞬间被击中以致乡愁蔓延开来。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胡同串子,笔者对于北京的各种吃食都挺喜欢,今天就挑三样聊聊。
家里做的最正宗——炸酱面
对于炸酱面来说,家里做的是最正宗的。黄酱、甜面酱、五花肉丁(吃素的也可以放鸡蛋)等配料炒制成一碗酱(北京人每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配料和比例,在此笔者就不细说了,省的在"行家"面前露怯。),油的比例要掌握好,太多了腻太少了发干不好拌。
炸酱面
拌面是个技术活,兜底扫边慢慢来,理想状态就是每个面条上都沾上酱。去饭馆吃菜码至少7、8样。家里吃没那么多讲究,常见的有黄瓜条、心里美萝卜丝、青蒜或者其他几样应季蔬菜。剥几瓣蒜桌上搁着。吃的时候两口面一口蒜别提多过瘾了,来点米醋还能提鲜解腻。
炸酱面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冬天吃锅挑儿夏天吃过水,手擀面最佳,切面也没啥问题。当然夏天还有一种面条也很不赖,那就是麻酱面。北京人一说哪家炸酱面最正宗,答案肯定:我家的啊!透着自豪和调侃的劲儿。
老字号的都不赖——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的前身据传是苏造肉,使用上好的五花肉烹制,但价格昂贵普通百姓吃不起,于是人们用猪下水代替,在经过各种民间厨神的改造,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样子。将火烧和炖好的猪肠和猪肺放在老汤里一起煮,辅之以炸豆腐片、卤汁,加蒜汁、酱豆腐汁、香菜等辅料。
与上面说的炸酱面自家做的最可口不同,卤煮火烧还是去老字号吃比较好,人家那一锅老汤做出来的才最有味道。看着师傅从滚开的锅中捡出肺头、大肠、火烧等配料,放在案板上利落的手起刀落将配料切成数段(动作之熟练总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课文里说的卖油翁铜钱灌油而不沾的典故。)浇上老汤。按照自己口味的咸淡,放入韭菜花、酱豆腐、蒜汁和香菜。老北京好喝两口的,一碗卤煮+二两牛栏山就是晚饭了。笔者常去吃的是北新桥卤煮,不是做广告啊人家那名气真不稀得我这广告。
简简单单才是真——涮羊肉
与风靡全国的各种火锅不同,老北京的涮羊肉其实挺简单的。没啥秘方底料,铜锅木炭一锅清水,几片姜、几段葱就可以涮起来了。蘸料也不费劲,芝麻酱、韭菜花、酱豆腐按比例调和,辅以现炸的辣椒油和切碎的葱、香菜。
传统的老北京涮肉食材也很简单。以两个人为例,两三盘手切羊肉、一盘毛肚、一盘粉丝、一盘蔬菜、一盘豆腐也就齐活了,再配上一瓶二锅头,是牛二还是红星看个人口味。毛肚讲究七上八下不撒筷,吃的就是个脆生弹牙。手切羊肉薄厚适中,肥瘦搭配,每个人守着自己面前的一亩三分地,肉片变白浮起就可以了,新鲜的羊肉入口回甘。讲究点的用小勺从蘸料碗里捞出蘸料淋在羊肉、毛肚上,而不是将食材直接放在蘸料中搅拌,这样可以保证从始至终蘸料味道不会变。最后来上个芝麻烧饼这顿饭就完美收官了。
现在铜锅木炭家里面费点劲,而且手切羊肉也不好买。都是去老字号吃,饭点人多排队一个小时才吃上也是挺正常的。但是人们依然禁不住诱惑,或坐或站翘首以盼,就为了羊肉入口的满足和二锅头入喉的灼热刺激。
也许你会说,你这图片太少质量也差点意思啊!美食在前还能拿着手机考虑光线、构图,甚至拍完照片还要美图秀秀发微信的,那都是吃饭不虔诚的主儿。像姆们这样的饿死鬼都是心无旁骛专注碗筷的,能有这三张图已经谢天谢地了。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国庆放假吃什么 带你看看众编辑家乡菜//sound.zol.com.cn/657/6571054.html